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腿的读书人满大街都是,既然要做官,看到矛盾说这三个字就犯病,留着他们,与国朝无益,再闹把他们送爪哇去教化土著。”
户部把这事告诉了陛下,陛下拿出了奏销法,但凡缙绅、官员参与其中,一律造册革罢功名,三代不得考取功名,这直接要了这些望族大户的命,三代不录,三代人没有功名,哪还有望族?
“苏州、松江、常州、应天四府之地,仅仅革罢功名者就要超过一万三千人。”礼部尚书马自强开口说道。
历史,总是无情对愚蠢的胜利。
“呼。”所有人吐了口浊气,不是发生了什么坏事,而是喜事。
“无情总比不谙世事的好。”谭纶看向了万士和,他不觉得陛下这些年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万士和本来眼观鼻鼻观心,在假寐,忽然睁开眼说道:“近来这士大夫们,都说陛下太过于无情了,昨日我上了一卷海外番国志,陛下的批复,让我惊忧。”
宫里有子嗣出生,如此大事,皇帝居然还要来上朝,你张居正这的教育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了些?
而廷议的人员在万历元年之后,进行了一次扩张,额外增加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这是祖宗成法,在洪武、永乐、宣德年间,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要深度参政议政,第一代英国公张辅,作为托孤辅臣,在正统初年,深入参与国事决策。
群臣全都是一愣,而后全都看向了张居正,张居正略显僵硬的说道:“劳烦大珰通禀,臣等遵旨。”
“陛下的稽税房再到稽税院,稽税院的催缴票,还要发三次才会追欠,陛下给了这么多机会,他们还要想方设法,已然没了恭顺之心,不忠于君,亦不忠于国,抄家才是正理,这些年国势稍安,陛下有些柔仁了。”
张居正不是宰相,他的全楚会馆也不是衙署,他的门下,也不是张居正想安排到哪里就到哪里,犯了错,也不能全楚会馆自决。
王崇古是指名道姓的询问张居正,因为只有张居正在皇权特许下,可以和宫里眉来眼去,徐爵和游七之间的往来,廷臣们是非常清楚的,只有张居正能确切的知道宫里的消息。
稽税院只管稽税,账面上,的确是交够了,但实际上,是又逃了一笔。
在隆庆六年张居正当国之后,廷议的内容主要是廷推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和巡抚人事任免,而各部自己不能决断之事,则拿到文华殿讨论,这是廷议。
即便以张居正如此权势,他依旧不是宰相,而是元辅太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