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8章 春冰种秋火回谓之雁行,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戚继光如此对陈大成说话,惊讶无比的说道。
“的确困难。”戚继光听闻梁梦龙的抱怨颇为肯定的说道,的确是困难重重。
他向来料敌从宽、未虑胜先虑败,但大明将军征战,从来没有他这种待遇。
“很危险?”梁梦龙呆滞了下说道:“最危险的不是戚帅吗?尤其是出塞的戚帅。”
结合当下大明的政治环境,戚继光开始动笔,他制定了一个小步快走的计划,以矿山、官厂团造为根基,不断小幅度的开拓,开矿—探矿寻苗—修路—开矿,如此循环往复的开拓,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办法。
“这还不是最难的。”梁梦龙继续说道:“最大的问题是水土流失,黄河为何泥沙极多?那一道道黄土高坡上的沟壑,就是原因,黄河水咸,也是如此缘故,柴米油盐,柴字当头,生活在河套的人,世代伐木取薪,树木被采伐,草不能活,一下雨就是浊龙滚滚,这土地便越来越贫瘠。”
春天冰雪还没有消融的时候,住在关内的百姓也会出塞种地,等到秋天收获后,烧毁秸秆,再返回关内,年年如此,皆为雁行人,如此迁徙生活已经一百年。
之所以能够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官厂团造的工匠们,拿起武器,就是极其优秀的战士,即便是西进的瓦剌四大部打算重返祖地回到和林,大明在阴山的军兵,也可以随时驰援。
梁梦龙的神情从颓然变得振奋了起来,他目光炯炯的说道:“千头万绪,这一年,我们要把牧草种起来,要把煤矿开出来,要把官道驿路修好,只有培育牧草,才能锁住土地,不让土地继续流失,把煤矿开出来,百姓才不会一直伐木取薪,只有把官道驿路修好,才能四通八达。”
现在河套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生存矛盾。
“陛下的书信。”瞭山走进了中军大帐,他将一个密封的信筒交给了戚继光。
这是之前没有过的提醒,提醒的理由很明确,接连发现的矿山,这帮唯利是图的晋人,恐怕会生出些事端来,戚继光人在河套,晋人要做什么会更加容易。
四大部,都已经在成化年间彻底完成了西进,只有不里牙惕部还在和林附近游牧,不里牙惕的意思是‘林中百姓’,当然漠南的鞑靼人都把瓦剌人统称为‘养马奴’。
比如,刺杀。
梁梦龙忧心忡忡的说道:“河套地区,现有耕地大约为十万顷,这里面皆为贫瘠之田,贫瘠的原因是大水漫灌,但水去盐留,地为盐碱,民多困苦,亩产不足百斤,年降水不足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