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冯梦祯和张鼎思没有谈及,窑民如何维持生计。
“申巡抚所言有理,他的想法是基于公私论和矛盾说的框架下。”朱翊钧认可了申时行的奏疏,并且下章户部部议,整本奏疏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对的,但朱翊钧之前那么做,不是为了大臣归附,主要是没钱。
污染?大明现在还没有奢侈到谈这个问题的时候。
“朕要的就是工部的不同意。”朱翊钧将奏疏放进了工部那个筐里,回答了冯保的疑惑。
万历九年八月初三,天高气爽,中秋将至,京师的行道树的枝叶变得枯黄,西山的枫叶开始变红,松树、枫树、橡树的叶片色彩斑斓,从翠绿到金黄,再到深红,层次分明,风一吹,卷起落叶飞舞。
朱翊钧不会舍本逐末,放弃好不容易开辟的局面,他要的就是工部的反对,同时也让工部想想办法,把这个黑灰、烟气抑制一下,搪塞一下言官那张嘴。
“下章工部部议吧。”朱翊钧思索了良久,在奏疏上写道:理当缓减,逐步安置窑民为宜。
朱翊钧对棉纺口罩,给予了深度好评,对于久镇辽东、应昌等地的军兵而言,这棉纺口罩,也是御寒之物。
他对松江学派非常关注,这个打着自由旗号的学派,在京师设立了书坊和学舍,并且打算创办一个名叫《逍遥异闻》的杂报,而且还派了一个大儒入京。
真的想要消灭特权经济的土壤,要消灭阶级的存在,不是仅仅消灭一个皇帝就足够了,乡贤缙绅、遮奢豪右们兼并土地,本身也是一种特权经济,朘剥是特权经济的本来面目。
羊毛生意还是被晋人完全掌控,这毛呢的厚利部分被晋人所分润,这也是晋人们在大明军征伐的时候,没有做出更多招惹天怒之事的原因,大明对草原的征伐,对他们的好处极大。
家里没有粥才去门头沟,这两个言官,看到了煤烟的危害,也给出了能够缓解问题的办法,但整篇奏疏里,唯独没有提到西山窑民的生计,西山煤局一万三千窑民,是一万三千个家庭,是涉及超过五万口的切实生活。
今天奏疏里有一篇解刳院大医官,李时珍和陈实功上的奏疏,讨论的是芥子世界,芥子是一个佛家用语,表达微小的世界。
将朝廷的官厂团造的所有权完全归属于朝廷,划出界限,完全切割,有利于大明工商发展。
“陛下英明。”冯保收好了今天批阅的奏疏。
污染问题是存在的,解刳院的大医官敏锐的观察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