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带干粮,算怎么回事儿!
王崇古直接通过《民报》告诉所有士人:考成恩赏的赏银库,每年定例为五万银的捐赠,王崇古本来打算一家独占,但是晋商却主动认筹,理由很简单,胜州的煤山、卧马岗的金银铜铁煤山,挖出来才值钱,这些东西,都在河套和漠北,没有足够稳定的统治,这些金山银山,就不是大明的,而晋商是第一受益者。
如果考入了国子监或者皇家格物院,那就是跨越了阶级,正式从生产者跨入了肉食者。
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北宋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暂且不论,但大明,书中真的有真金白银。
王崇古在官厂团造和工兵团营里,设立了惠民药局的做法,根本倒向是‘更多商品’,在产出上,一個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匠几乎等同于三个经验不足的工匠学徒,那么拉长工匠的平均寿命和工作年限,就成了一个不错的方法。
各大杂报,开始长篇累牍的报道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响,完全的跟踪报道,因为王崇古不是闹着玩,他搞出了三级学堂,即童学、蒙学和经学,三级学舍,当完成九年三级学舍后可以考入国子监,若是在算学上天赋异禀,甚至可以考取皇家格物院。
如果大明可以布武全球、利用坚船利炮轰开各国市场的大门、进行自由航行和贸易、大明文化深入世界的角角落落、在所有人的心里打上大明天朝上国的思想钢印,那么大明宝钞,就会成为支配世界资源、产品、服务、人才的可靠工具。
考成恩赏的赏银库,还能从内帑领取五万银,赏银库每年合计收到十万银捐赠,用于推行三级学堂。
违约可能会一辈子缴纳罚金…
王崇古是不害怕贱儒们的批评的,因为贱儒伤不了他分毫,不客气的说:大明除非皇帝、文张武戚出手对付他,否则谁都对付不了他,严嵩被骂了二十年,不也干了二十年首辅吗?
张居正俯首说道:“也没有吧,臣倒是觉得,他做的这些事,既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是为了青史留芳。”
这种体系之下,导致中原人需要对历史格外的负责,时至今日,西域已经丢了近一千年了,大明在景泰年间、成化年间、嘉靖年间,就曾经多次有过重开西域的争论,因为那些名字,还停留在史册之中。
那不是简简单单几个名字,而是历史,更是传承。
大明收复河套、在辽东开辟,都是直接启用了唐时名字,这就是对历史的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