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白了皇帝为何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税赋不值当,但新政值得,陛下此举,主要是为了新政的彻底贯彻和执行。
万士和认怂了,他入宫面呈陛下后,劝谏了皇帝暂缓此议,等戚帅回京之后,再论不迟。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这还只是厘清地籍,后面还有一座怎么看都无法翻越的还田。
朱翊钧在操阅军马结束之后,坐着大驾玉辂,车驾没进通和宫,而是拐进了皇家格物院,皇家格物院的藏经阁的第一层,是郑王世子、德王朱载堉的书房。
朱载堉相继用了三种办法,来诉说他的成果,割圆法、旧公式和新公式,新公式简单明了,甚至需要更多的精确度时,可以继续展开,和割圆法进行印证,结果是相同。
考成法是吏治的正面,那么密疏就是吏治的背面,是阴谋诡计,但给张居正一修改,成了皇帝和地方大员沟通重大决策、征求地方意见的沟渠,就立刻变得光明正大,甚至是光芒万丈了起来。
这就是河南清丈还田的世纪难题。
大明皇帝为两京一十四省、四大海外总督府的总督巡抚总兵们,制定了专门的密匣。
“那要不留下?臣抽空修订一下。”朱载堉一想到自己之前从陛下这里拿走了一百万银,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这便是一以贯之的道理,当决定要做,只有做到底,要么胜利,要么死在路上,根本没有回头路。
一直等了近半个时辰,朱载堉忽然站了起来,极为兴奋的说道:“成了,成了!”
这事儿,必须要等戚继光领着京营回老家,才能进行讨论,现在这点儿风放出去,倒是没什么,但是想做,得有最直观的暴力,来稳定江山社稷。
清丈是国策,那自然要普遍执行,但什么时候执行完,那就值得商榷了,这个时候,就到了装糊涂的时候,大家都装糊涂,那这件事就可以糊弄过去了。
走出了藏经阁,朱翊钧才松了口气,朱载堉现在捣鼓的东西,朱翊钧也就仅限于还能看得懂了。
万士和这个顺风倒的墙头草也开始了犹豫,倒不是死后怕被人挖坟掘墓,开棺鞭尸,人都死了,坟不重要,名才重要,万士和主要是觉得不值当,用河南清丈那点税赋换来大明江山社稷的动荡,不值得。
大明的确设有藩禁,亲王出个门,不请命朝廷,就是天大的罪过,但郡王、镇国将军、中尉呢?这么多人,藩禁还能完全限制吗?
这还仅仅是一个驻藩开封的周王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