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霓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4,虎尾汤,陈霓琪,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笑了!”郑惕扔下餐巾哈哈大笑,“罗圈腿的日本小鬼子像群老鼠一样四处乱窜。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到底应该先把哪些武器藏起来。”
“那些长官也搞不清。”范昊甫说,“可他们不会因此饶过手下的。”
大家点了点头。在座的都知道,日本人对待他们自己人也是极为残忍的。我看着面前的洗手盅,想象着日本军官和士兵们在甲板上忙着遮盖武器装备的情景,他们涨得通红的脸上写满愤怒和屈辱。不过,我心里明白,光是惩罚手下士兵是平息不了日本人的怒火的,他们会让其他人付出代价。既然英国人保持中立,又有强大的海军做后盾,那么倒霉的只会是中国人。
跟在脆皮乳鸽后面上来的是炒面线,接着是一道紫菜清汤。服务员帮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汤,大家都想快点喝完,包间里安静下来,只有轻轻吹凉热汤的呼气声、呼噜呼噜的喝汤声和碗勺碰撞的声响。跟第一道菜端上来时忙着大快朵颐不同,现在大家不说话是急着吃完这餐饭。我们已经准备好听诗歌朗诵了。
大家公推魏先生第一个朗诵。他做了首古体诗,古体诗常常借古喻今,引用多个历史典故表达对当今社会的看法。餐桌上仍然摆着汤碗和吃了一半的炒面线,魏先生拉开椅子,双手叉在腰间,开始朗诵他写的一首新诗。
咸阳桥畔别君去,
飞絮如雪霜满地。
诗的开头几句让人联想到古都长安城外著名的咸阳桥,大家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不是一名士兵即将踏上征程,而是一个人想要摆脱滚滚红尘,退隐山林终老余生。我看着先生手背上突起的青筋,听着他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北方连绵起伏的深山,一棵孤零零的青松,隐居在山洞中的人。
接着几位老先生各自朗诵了自己的新作,然后是何颂教授。他们全部采用古诗体形式,表达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听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朗诵,我忍不住在心里做比较,想选出最好的一首。在我看来,魏先生的诗最好,不过老高的诗也无可挑剔。
这时,郑惕站了起来。他的目光越过我们头顶上方,穿过我们身后的白色墙壁,落在某个遥远的地方。他吟诵的不是古体诗,而是一首现代白话诗。他的诗将我们从山川湖泊带到一座现代城市,上海。黎明的雾气弥漫在上海法租界的街道,两旁一个个黑色铁制灯柱上亮着昏黄的街灯。灯柱造型优雅,柱体上伸展出一条条卷曲的铁杆,供行人挂帽子、手杖或雨伞。然而,在郑惕诗中的这天清晨,挂在警察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