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8章 毛衣.延绥镇,买活,御井烹香,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羊毛纺成的线,打起的毛衣不扎人!草原人叫它金羊毛,各地的帐篷都来讨!那日松一家成了香饽饽,远方的大汗也送来他的夸奖!细毛羊血脉传天下,一切要感谢慷慨的六姐菩萨!”
鞑靼人自幼喜欢唱歌,就连日常对话,甚至是军令传递,也多以歌唱进行。这样的文化血统,扎扎实实地体现在了塔宾泰身上,哪怕是说汉话,他唱起来也比说着要更流利得多,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儿押韵。买活军的客人们,还有他们在延绥镇本地结交的朋友,都捧场地发出大笑,向鞑靼人敬奶茶,“金羊毛也要好牧民养,绵羊在草原长得更茁壮,科学养羊效果好,一年的辛苦有了好报偿,六姐带来了新生意,棉布的秋衣贴身穿,细毛线衣暖烘烘,咱们一块穿上新衣服!”
这样的歌声调子,立刻让帐内外穿梭着送奶茶、烧炉子的女人们,脸上也露出了愉快的笑容,尽管她们未必能听得懂汉话,但是,买活军的客人们一来就唱起了鞑靼歌谣的调子,这让鞑靼人心里舒坦,很多鞑靼牧民已经认为买活军的客人们是他们的朋友——不管朝廷之间门是如何打仗的,但是,生活在边境的百姓们,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交往。
不少做关外生意的汉人,都有些过命交情的异族兄弟。这些兄弟们会护送他们去开拓新的商路,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用生命来维护汉人朋友,鞑靼的牧民中,有许多会是最凶猛的敌人,但同时也会是最可靠的朋友。
不过,现在买活军在草原上,的确没有什么敌人,毕竟,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人能一口气吞下数额如此巨大的羊毛,价钱还给得这样好——也没有人拒绝他们带来的各种商品,其中,最不可取代的是买活军带来的棉布,这是鞑靼人确实少不了的东西,而在边关,除了买活军之外,谁能用这样便宜的价格带来质量这么好的棉布呢?
一样新的商品,能改变整个边关的生态吗?对于没有听过‘圈地运动’、‘羊吃人’这些故事的百姓来说,似乎是有些天方夜谭了,政治,似乎本就是一件遥远、莫测,常人无法理解的活动,百姓们是注定不能明白它运转的道理,只能承受它运转的结果的。
但是,同时他们所有人都能明白羊毛线背后的价值:所有人都需要毛衣裤,这就是世间门的真理,尤其是对于在草原长大的鞑靼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南洋那样终年炎热的地方,在他们看来,这世上只有种地方——他们住的地方,一年中有大半年都需要穿毛衣保暖,有了毛衣,就可以晚些穿上沉重的皮衣,比他们更南的地方,一年中大概要穿四五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