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5章 离谱现实,买活,御井烹香,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差役扫了她一眼,叹道,“姑娘,你不知道我们万州这几年,日子过得苦!别说让女娘识字了,原本的殷实人家,现在一年到头稀粥裹腹的也有不少呢。你们说读书好,读书了能在叙州考官做,叙州有钱,日子过得好——这话是不错,可到底读书那也要有一点本钱不是?”
“穷到这份上,当天做活当天米下锅,一天不做饿一天的人家,哪有余钱来想这些?就算读书没束脩,那读书的时候又不能做活了,本来就做一日活才能买些米回家裹腹的,现在,半日时间读书,还能吃得饱吗?”
接下来的话就不必说了,大家都能想得到的,一家人生计如此艰难的时候,女儿还想读书,外头的工作机会又极其稀少,有什么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家舍脸去换些吃食,又或者,自己没门路的,那就自卖自身,去高级一些的唱馆,一次性能得一笔定约几年的卖身银子,就譬如说五年吧,那第一,能给家里留一笔钱,不至于让亲人饿死。
第二自己的吃食有人管了,大概率比在家吃得要好,第三就是如之前百姓所说,唱馆有师父教导,行令唱曲儿,至少这也是基础的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有心的跟着学认字,几年后自己攒点赏钱,再去叙州——反正叙州也不歧视风尘女,她们再去考学,岂不是各方面都照顾到了?
若说为何不去买地,这话在川蜀根本不比讨论的,叙州之外,拿得出船钱南下的,留在本地也能过不错的生活,若说走蜀道出川,那意思是四十岁以上走不动路的长辈就不要了呗?两三个壮劳力在家,收入的盈余好歹还能匀一口米汤,哪怕是走一个,老人都只能饿死。
固然,也有不少人宁可走蜀道也要南下,但更多的人还是会因为家累而留下,也就出现了现在万州府的畸形现象,上进的好女子居然要卖身来获得学习的机会,而原本视为比卖身好一些的大户丫鬟,则因为没有和唱馆一样,及时改易策略,而成为了较次的选择——
自从叙州府开始启用风尘女做吏目,万州府的唱馆便立刻改了卖身契,从死契改为活契,而且不再虐待伎女,这也是因为他们本就是招待四方来客之地,消息灵通,自然知道如今天下风流乡,所有唱馆的祖师爷姑苏城,如今这一行有多么的凋敝凄凉,是以早就在思忖对策了。
种种因素叠加,造成了万州府现在的荒谬局面,虽然从根子上来说,此事的根源是万州府的穷,要说万州府为什么这么穷,造反的夷人是重要原因,买活军的虹吸也要背锅,但不可否认的是,叙州帮对航道的把持和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