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67. 沈君庸的落河危机 云县.沈君庸 叛逆……,买活,御井烹香,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来,他干一行就往往会写一篇文章来针砭这一行的利弊,去游历回来,就写文章论述某地的军事价值,以及依托此地行军布阵的思路,这些文章中,一多半是不能被《周报》刊登的,哪怕有沈曼君做主编也没用,但其中不少登上了《吏目参考》,尤其是关于田师傅、农业专门学校的几篇文章,明显是受到了上头的重视。
不过,要说因此得到什么机会,被聘请进官府做事呢,那也没有,买地这里因为一篇文章而入仕的事情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不考吏目而获得社会地位的,最出名的是张天如,但他也最多是被邀请参加立法委员会,作为专家顾问的身份参与,并没有实职,之后会不会因为顾问而享有一份津贴,目前还不知道,但要说因此获得什么直接插手政务的权力,那是毫无可能。
很显然沈君庸之前的文章,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却还不够稀缺,直到他开始发金融领域的文章,待遇才陡然间截然不同起来——那篇《大交易所模式的得与失》,不但登上了《吏目参考》,而且受到了衙门的特别褒奖,还传达了谢双瑶批的条子:写得很好,很有思考,立足实际,能结合买地独特民情,这样的文章以后要多写!
军事方面的投稿,登都没有登,很显然买地压根不缺军事实干人才,那些家学渊源的世代将门,本来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针对性的武将培训,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等到子侄来买之后,这个问题立刻消失,高质量的军事论文犹如雨后春笋,还轮得到沈君庸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发言?他虽然也去报过名,但年纪大了,毕竟没有被挑选入伍,永远不会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买地的军事体系,不可能和军队里的秀才去比文章质量的。
但金融方面,一篇文章就激起这么大的反响,很明显买地是急缺这方面的人才,有了这样的批注,沈君庸之后的发展路线,在沈宛君看来已经是完全了然了:读数学,尤其是要精研数学,因为金融似乎和数学的关系很紧密,在保证杂剧创作带来现金收入,让生活优裕的前提下,多接触交易所,多发文章,但不要去炒现货期货,不要参加交易,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如此,将来交易所要扩大规模时,说不得顺理成章他就是顾问委员会的一员,这不,名头跟着就来了?和沈曼君是一个道理,钱上不操心,名头响当当的,在自己的工作上出类拔萃,是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沈家在戏剧、文艺这一块,已经是庞然大物,她和叶仲韶的顶尖也就是如此,要说入仕什么的,就得看下一代昭齐、蕙绸、琼章三姐妹了!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