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15.周老七笔记,买活,御井烹香,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翻地种一茬大豆,到开春大豆收了,地也肥了,又可以种田……
一亩田以前就一季的庄稼,能出息多少?在买地这里,南方是双季稻再加上同时期套种的大豆,犄角旮旯的地方拿来种菜,一年至少三收。到莱芜,一年就一季主粮了,那就是红薯、土豆、玉米和白菜萝卜大豆换着种,各地的村老还争相托关系,从买地找田师傅回来给他们设计‘菜谱’,看一年的作物该怎么搭配怎么种,才能把地越种越肥。丰收期的蔬菜,窖藏一些,一些卖给菜贩子,菜贩子这里四斤一文收了,一部分拿去晒干、腌菜,一部分进城叫卖,还有一部分就运到海边,卖给海边的船贩,三斤、两斤一文的,船贩这里,一斤一文钱卖给过往的商船,他们也是大大的有利。
所有人都是赚的,就是船客也不亏那,你说在海上漂泊了这么多天,一文钱一斤买两斤大白菜,就是水洗了生切着浇点酱油醋,那也觉得爽口去火不是?当然周老七等人吃的是官船的饭,不用他们自己出钱,可就是在普通旅客来说,这也是最合适不过的。因此,凡是繁华港口附近,种菜养猪养鸡这些‘农副产业’也很发达,光是做船贩一年都不少赚,百姓的日子可不就越过越好了,他们又怎么不求新求变呢?——这些新型的产业,可都是利啊!
周老七这里,得了船员的指点,知道了其中的弯弯绕绕,也是大为感慨,在笔记中仔仔细细地记叙下了这个现象的前因后果,当然也免不得再发表一通‘到了实地才有实在感想’的感想,最后忍不住还是加了一笔,【最让人大惑不解的是买地的西瓜——怎么这样的甜!这个瓜的品种真是犹如仙瓜一般了,而且,这瓜在山阳道怎么能这么大!我买了一个瓜,甚至有半人高,一个瓜就足够一船人大快朵颐了!】
云县的瓜虽然也有,但却没有山阳道的瓜这样大,且便宜又新鲜,周老七觉得和北方的瓜比,南方的瓜有点‘水’,同时他也震惊于莱芜港人口的繁多,【莱芜道附近的人口比武林港还要多,甚至在海边有一个巨大且纪律非常严明的帐篷区,里面也住满了人。北方人口已经稠密到这个地步了吗?一开始我非常震惊,连卫拉特两个王子都受到震撼,他们说在入关之前,一辈子也没看到过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的场面,甚至连牛羊都算上也没有这么多。】
这无疑是推翻了周老七对北方的固有印象的,也让他大惑不解,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故:莱芜是整个北方最大的集散港口,所有北地流民都会被疏导到莱芜沿岸,组织南下,所以不单是莱芜港人口多,从莱芜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