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五章 钢产量暴涨的连锁反应,老子就是要当皇帝,雨天下雨,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搞出来纯铁水后,后续就简单了,完全可以根据材料的需求来进行渗碳操作,适当添加碳元素就能够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也就是钢。
到时候你要低碳钢就有低碳钢,要有高碳钢就有高碳钢。
而且还能根据需求添加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元素,制造出各种不同的铁合金材料。
此外,炉温达到要求后,就能够采取直接浇铸成型,以获得性能满足要求的大型钢铁零部件,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只能得到硬而脆的生铁……
尤其是超大型钢铁零部件基本只能依靠浇铸成型,而大型钢铁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水平,往往也代表了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基础能力。
哪怕是后世里,也只有少数真正的重工业强国,才能够直接浇铸那些动不动就几百吨重的超大型零部件……不说几百吨,就算是几十吨的浇铸能力也不是什么国家都能玩得转的。
至于如今的……大楚帝国,距离这个程度还需要走很久的道路,至少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他们连最基础的炉温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无法彻底的融化纯铁呢。
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更加原始的办法,先搞出来含碳量更低的低碳钢在进行浇铸或锻造,并在后续过程里适当通过添加碳元素来提升性能。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楚帝国还是初步解决了刚才的量产问题。
为此,海军也正是启动了铁肋木壳船计划,这个计划里不仅仅要探索研究钢铁作为船只承重结构,寻求进一步提升\b战舰性能,降低成本的任务,更要承担取代以钢铁取代木材作为船肋的重任。
而这一点,倒是和性能什么的没有关系,只要是因为大楚帝国海军使用的战舰以及大型武装商船,清一色的是新船型,而这种新船型是根据盖伦船型改进而来。
这种船型好坏先不去说,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船只框架里,是有大量船肋存在的。
而这些船肋并不是平直的,而是带有弯曲幅度的。
由于木材的可塑性很差,因此很难把原本笔直的木材搞成弯曲的,只能是选择天然就存在一定弯曲的木材作为船肋材料所用。
可以想象的,这种材料很不好找,而在木材生产过程里就通过人工干预的话,,这就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是几年……几十年!
舰政部里就提交过一份报告,说是船肋必须天然的弯木,而本土产量极少,相当一部分还需要从南洋各地搜寻进口,但是数量也不多,哪怕帝国如今已经满世界搜罗这种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