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白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小知县,桃花白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来,比上上次芥菜丰收,上次白菜丰收的欢呼声都要高。
这是粮食!
这可是粮食!
纪炀自然也被这份激动感染,随后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亲自动手,只是旁边人算得有点慢。
四十二亩地的平均值,均产二百三十斤。
扶江县的亩产则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麦亩产多少来着?一百五到一百八?
纪炀深吸口气,缓缓报出马同峰家的数字:“马同峰家小麦均产,二百三十斤。”
“他家去年均产,一百五十斤。”
“亩产增加了八十斤的产量。”
多少?!
八十斤?!
他们没听错?!
那四十二亩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们问,纪炀给出答案:“不算新开耕荒地,一共增产三千三百六十斤。”
一年的产量,增加了这样多?!
在场有人已经喜极而泣,就算他家比不上马同峰家,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说增加三千多斤了,增加一千多斤,都能让全家活下来。
都不会再想着饿肚子的事。
交完田税,还能有余粮,这事谁不激动。
马同峰家的重量出来,扶江县西边三个村子各家重量也被统计好。
其中一家的麦田重量,甚至超过了马同峰家。
他家亩产竟然到了二百八十斤,比马同峰家多了二十斤。
这家人其实也不敢相信,竟然有这么多产量?
纪炀还去他家瞧了,称重的时候还有其他人在场,不可能作弊。
这个数字又给整个扶江县百姓一颗定心丸。
纪炀认真看看这个三江村的村名,知道他叫江桂才,一家十五口人,爹娘都不在,他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生活。
能种出这样高产的麦子,一个靠化肥,另一个是水渠还没修好的时候,他便一担子一担子地挑水过来,让麦子长得更好。
辛苦就有回报,他如今的回报便是,他家这亩地的麦子,成为产量最高的麦田!
二百八十斤的产量,放在整个潞州也足够让人侧目。
纪炀拍拍他肩膀,夸赞道:“很不错,今年冬祭的时候,衙门会召你跟里长同去,也算代表整个三江村。”
冬祭,带着他?
这是何等荣耀?
前来围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