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头像是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从亮剑开始崛起,我的头像是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炮,卡车,装甲车各种先进装备一应俱全,甚至电台,雷达等科技装备也普遍装备。
从小米加步枪变成机械化部队。
脱胎换骨的变化。
部队对技术士兵的需求也陡增。
即便是步兵营,技术兵种也要求达到十分之一,最少得有人会用会维修电台,得有人能开动十轮大卡车。装甲营,更是要求十分之七以上,毕竟全营全是机械设备。
至于航空营,那更是百分之百必须得技术兵种,而且比其他部队水平要求更高。
奈何部队,甚至可以说整个民国,最缺的就是人才。
知识分子太少了。
建设大队临时培训出来的知识分子,比经过系统教育出来的,差太多了。
虽然有来自上级的支援,尤其是有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才,是一批又一批的来,堪称海量。
但目前是以生产建设优先,主要人才优先向各工厂,建设大队,根据地基层送,之后是教师,而且随着歼灭第一军以及其余鬼子获得的七个巨型工厂开工建设,整个根据地的人才几乎被瞬间吞噬,还远远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去空军外,部队里面其实主要是建设大队半路出家的人才。
这些半路出家的知识分子,虽然十分努力刻苦,学习主动性惊人,奈何时间太短,
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再加上现在部队技术装备越来越多,对指挥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自然问题频出。
“要不。“
赵刚笑着说道:
“我分一点人才给你应应急?“
“我这边虽然不多,但匀一匀,还是能腾出来一点的。“
后方稳固,自然可以发展建设,教育,虽然时间短,但赵家裕大学,平安县各级学校已经铺开,第一批速成的人才已经出来了。
还有边区那边,也有人才出来。
他还利用经济优势,从山城那边,还有国外挖掘了一大批人才过来。
工厂那边,其实可以缓一缓也没关系。
“嗯?”
赵刚这句话,听得李云龙一愣。
老赵这反应不对啊!
如果是以前,他这样骂骂咧咧,赵刚绝对当场翻脸,和他对骂上一顿,不骂的他狗血淋头不罢休。
他这次来,其实是来找骂的,准确的说,是想和老赵骂上一顿缓解缓解心情。
“算了。“
李云龙眼珠子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