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0章 原本还以为我大唐又多了一位出将入相之材,大唐第一世家,晴了,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听闻了王玄策因使团众人为中天竺所害,他便往金沙州募义军以击中天竺开始,臣就留上了心。”
“王玄策乃是洛阳人氏,出身寒门,因进士不第,入国子监读书……”
随着长孙无忌的讲述,一干文武重臣也大略知晓了这位王玄策的经历。
重要的是,他在第二次科举时,终于得中,最终选官为融州黄水县令,干了数载之后,职评是中上。
而后,因其母病故,他还乡守丧三年期满,正好鸿胪寺人手紧缺,便将他选入鸿胪寺。
李世民抚着长须,凝神静听着那长孙无忌对于王玄策的经历和官场任事评价。
唐朝对官吏的考核制度系统而完善,不仅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还将官员按类区分考核。
由中央各司和州府长官逐级对下属官员进行考核。
其中由吏部考功司审查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结果,呈报皇帝,而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直接考核。
而在长孙无忌平静而又详实的陈述中,李世民渐渐地了解了王玄策大致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对九品以上流内官从德才两方面进行考核。
按官员考绩的优劣定立考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
而那王玄策为县令之事的才德考功,居然才只是属于第四等。
这让原本对王玄策极有兴趣,对年轻才俊很有期待感的李世民隐隐有些失望。
毕竟原本还以为是一块没有被发掘的璞玉,结果,从长孙无忌口中得知的消息。
再与那些奏折相互印证之下,这位王玄策,分明就是中人之资,只不过运气颇佳的低级官员而已。
而一旁,房玄龄抚着长须,意味深长地打量着那仿佛十分公允,没有偏颇谁的长孙无忌。
而那位同样是寒门子弟出身的马周此刻却凝眉紧锁,几次欲言,最终又只能垂眸轻叹。
长孙无忌的话术滴水不漏,说的东西都肯定是有据可查的。
毕竟那家伙是个文人,而且还是文官,并且居然还取得了许多武勋重臣都难以获取的功勋。
这本身就让一票糙老爷们羡慕妒忌恨,现在你们这帮子文官自己内卷。
一干武勋重臣,自然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姿态。
……
出了文成殿,房玄龄看到身边的马周仍旧浓眉紧锁,满脸忧思,不紧不慢地低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