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4章 总不能因为一口吃的或者是一口喝的,就惹来弹劾,大唐第一世家,晴了,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就先保密,回头再跟你说。”
“就这么告诉你吧,这绝对是一项不亚于胡椒种植园又或者是棉花的大生意。”
……
程处弼到过习水也到过仁怀,光是仁怀一地,酒厂不敢说有一千家,怎么也得有六七百家。
可以说,当地但凡是有两个钱的,都会办个执照开酒厂。
为啥,就因为那条美丽的赤水河,就为了那赤水河畔种植的糯高粱,用小麦制作的高温曲。
然后拿糯高梁来酿造美酒,这,就是仁怀一地的人们最习惯的操作。
在贵州有句笑话,那就是,只要你在仁怀,在赤水河畔,哪怕是个新手酿制出来的酒,都是香的。
这话虽然有些过于吹嘘,但是后世,几乎全国上下的好酒之徒的眼珠子都盯着仁怀,无数人挥舞着钞票。
就只为能够在仁怀盘上一间属于自己的酒厂,就是这个道理。
程处弼也曾经跟着朋友一块浪去仁怀,就那种自家的酿洒作坊酿造出来的酒。
只要窖藏时间足够,喝起来,滋味也不逊色于那些卖三五百,甚至一千多的名酒。
想必此刻会有人蹦出来,说是大唐禁酒,呵呵……
没错,大唐王朝的确禁过酒,但那是武德年间下的禁酒令。
就是那位大唐天国皇帝陛下,成天打程三郎酒中精华主意的太上皇李渊。
在武德二年乙卯,因为天下大战频频,导致粮价暴增。
为此李渊曾下《禁屠酤诏》:“酒醒之用,表节制于欢娱。
……然而沉湎之辈,绝业忘资,惰窳之民,骋嗜奔欲,方今烽隧尚警,兵革未宁
……关内诸州官民,宜断屠酤。”
就是指成天喝酒吃肉,挥霍浪费,为此,关中不得以粮食制酒,成为了常例。
哪怕是倒了现如今,李世民也一直都没有宣布取消禁酒令。
所以关中地区的酒类,多是从其他地区贩来,而且为了避嫌,所饮的美酒,多是以果酒为主。
但是这里是蜀地,不是长安,并没有这样的限制条件。
这个消息还是李恪这货告诉程处弼的,毕竟大家都是喜欢占国家便宜,咳……
毕竟大家都是奉公守法之徒,但是也想要好好的享受最好的饮食文化,自然打听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
总不能因为一口吃的或者是一口喝的,就惹来弹劾,被人抓着这样的小辫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