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六零年代嫁厨子,公子葭,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樱反正也没事, 就跟着老太太们去看热闹。说起来,她来了这么久,跟大队的人都混了个脸熟, 反倒是知青们没怎么来往。
老太太们对此很有发言权。
“嚇, 早些时候是自愿下乡,咱们这儿来了三四个,刚来的时候闹着说要带领咱们大队过好日子的。”
王樱:“那后来呢?”
“后来啥啊后来,一群小年轻,连地都没种过, 来了能干啥。说起来头头是道, 拿起来一个不成。没三两天就闹着要回城。”
回城肯定是不成的, 那些最早来的知青也都留下来了。
“倒是这两年来的知青不怎么跟咱来往了,平时他们都不怎么出知青点。”
在前面几批知青纷纷认清了现实之后,后来不是自愿申请而是分配来的知青们都个个“懂事”了许多,再也不提什么来带领大队了。
“也不知道这次能分几个。”
“还能分几个啊, 估计最多就俩人呗。”
他们大队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之前满打满算也才来了十几个,后来有几个跟社员结了婚搬出知青点, 现在知青点还住着九个。
对于土生土长的靠山村人来说, 来了知青也不过就是添了些谈资, 另外就是多了几张白吃饭的嘴。
大家伙现在都认清楚了知青们的体力,知道这批文化人下乡来是干不成什么农活的。
“男知青一点用都没有, 还不如女知青。”
老太太们心里可是个个都明亮,男知青来了, 干活不行还要分粮食, 没用!倒是女知青, 如果愿意留在大队, 自家倒是能找个知青媳妇。
不要彩礼,人还有文化。
这年头再说老师是臭老九,大家还是刻在骨子里的对文化人有敬重。
王樱就听着这群老太太们你来我往的闲磕牙,一路跟到了打谷场。
打谷场上早就围了一群妇女,只要大队没下地的,几乎全在这里了。
“听说这次要分的人可多了,估计不止俩呢。”
“来那么多干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白吃干饭。”
“知足吧,今年来的知青好歹还是这个时候的,前年来的知青居然是秋天来的。来了啥活不干就白分了一大堆粮食。”
……
乡下人嗓门大,说起话来也没注意边上的人,把边上等着接人的知青队长杨红给臊了一个大红脸。
她就是前年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