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奏鸣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七三章 上沪感光见闻录,风骚重生传,橘子奏鸣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感光厂的这赵厂长的样子,贾鸿渐就觉得这厂子的效益肯定好不了。为啥?别的不说什么技术落后不落后的问题,一般来说哪怕是技术达人来做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那也很容易长厂子混不下去,原因就是这领导天生的技术属性会让整个公司偏向于技术宅,也就是技术很不错,但是别的都不行!不会营销不会推广,甚至说不好听点的可能会埋头发展技术,但是发展的全都不是市场需要的技术!这样的企业效益能好么?
一路来到了会议室之后,刚刚坐下喝了口茶,贾鸿渐就看到这赵厂长亲自披挂上阵的开始给贾鸿渐和程昱科普他们上沪感光的历史:“本来在解放前我们上沪感光其实就是一个小手工作坊,后来在建国后,受到国家的号召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在当时市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感光厂的前身纸品复制厂跟几个当时生产风景纸小公司小作坊合并,然后改名成为了上沪感光胶片厂,当时我们国家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封锁,于是我们开始在中央的号召下边建厂边实验边生产,当时我们设备相当简陋,进厂的技术人员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都是从事复印纸、风景纸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人才,对感光材料还是很陌生n一道新的课题,需要重新摸索,要重新学习。所有设备都要根据生产实际边摸索边制造,钢材不够用的我们就用木头代替,没有反应锅我们就用陶瓷桶外加人工搅拌代替!
到了现在我们厂的人数由建厂时的108人至1990年的278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62人n上横工系统科技人员比率最高的单位。根据建厂30年统计上缴利润累计3306亿元,税金5亿元,相当于固定资产原值的515倍,曾经是我们市的100家利税大户之一。”
在介绍以前的历史的时候,这赵厂长相当的自豪,甚至那种感情看起来就像是这个中年人曾经亲自参与了的当年的建设一般!
“不过在生产技术方面,国际上的科学技术进步很快,电脑技术都用于生产设备上,产品都向涂层薄。高温快速洗印方而发展。国内的几家胶片厂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市场的改革开放,进口商品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全国的同行们纷纷采取措施,有的改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在市场竞争上有一席之地。国内有的工厂采取与外国公司合作∵中外合资的道路。但是我们上沪厂到现在还没有进行确实的改革,是因为我们在想着最适合我们未来的路!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出了合资引进的感光厂以外纯粹国营原生的最大的胶片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