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蓝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我力能扛鼎,宣蓝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分明是几个肩不足一掌厚的文人,浑身却都披了铠甲似的,仿佛君王一声令下,就能冲上前抛头颅洒热血去。
——哪儿冒出来的这几个莽脾气?
文帝打了个恍儿,没想起来。
他学先祖设日朝会,每天勤恳上朝,十年里不敢怠政一日。又怕这殿上站的人少了,叫他闭目塞听,便让京官四品以上的全来参加朝会。
人太多了,站在最后头那两排的面孔就记不清了。
清早日光不盛,擦着挑檐斜射入殿里,只能照亮殿尾那半边。于是偌大的金銮殿,像是被这光割裂成了两段。
青袍与绯袍,新与老,陈腐与锐气,突兀地截断在两边。
文帝忽的有些怔。
——离朕最近的,都是这么些人了么?
前头的老臣全垂首站着,他们太懂得自己的脾气了,除了都察院那一小撮御史,已经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
他们说话迂回也温吞,办事儿贪财也怕死,各个老得半截入土,脊背都挺不直了。好像青年时也各个都是意气风发、铁骨铮铮的样子,怎么如今都成了苟禄的庸官了?
文帝一抬手,五指朝内虚拢,做了个指向自己的手势。
殿前监只愕了一眨眼的工夫,立刻拖长了调儿唱道:“退朝,传九卿与阁臣养心殿议事——”
举着芴板的朝臣们立刻跪下,山呼着“吾皇万岁”,跪候着皇上走了,才抬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陛下气大发了,气得连御笔都摔了!这十年,谁见他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朝会上的争论,到了养心殿里就听不到了,因为新臣不在这儿,武将也不在这儿。
九卿为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除了兵部尚书曾在河北当过六年提督,剩下都是清一水的科甲出身,全是文帝听厌了的老生常谈了。
刚才他又“大发雷霆”,老臣们更慎重,句句都拿捏起语气来,说“全凭皇上决断”,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了。
文帝神情冷淡下来:“汝贤累了,奉茶。”
茶奉上来,堵住了几个老臣的嘴。
连着半月来,文帝终于做了一件让自己舒心的事儿,他沉声道:“今后,内阁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叫太子也听听诸司启事,习学国政。”
太子晏少祺霍然抬眼,惊了半声:“父皇……”
十几位老臣静了片刻,纷纷道:“臣等鞠躬尽瘁。”
内阁批红一直是直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