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蓝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我力能扛鼎,宣蓝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了落脚之处,围绕盛朝的边防线而居,就成为了预警敌情的第一道防线。
只是边民不善种植,每年收下来的粮尚不够自给,还是得靠盛朝送粮。收完秋粮的民屯就没价值了,弃了来年再种。
裴老先生摇头失笑:“怎么能说不打就不打呢?”
“西夏、蒙古与金人都在那块儿地方,都是穷凶极恶的豺狗,每到秋后总要闹出点风波来——咱们盛朝,整个北境的边兵有十几万之众,将士们总不能一整个冬天缩在城里喝酒吃肉吧?总还是要打上几场,立立威风的……”
裴老先生在江凛的目光里渐渐噤声,转而去瞧二殿下,见殿下眉眼沉峻,示意他说罢,裴老先生才无奈坦言道。
“朝中的军饷总会在年尾年初的时候发到边关,到时候全军论功行赏——是以每到年关,从小兵到将帅战意蓬勃,每遇敌人挑衅,必会拼力出击,若有退却之心,则当众斩首。”
就是要趁着年关,抢着拿人头、拼业绩、评先进。
江凛一脸一言难尽的表情。
领会到了他这个表情,裴老先生更窘迫了,换了个好听的说法描补矫饰。
“萧小郎年纪小,不知道战势关键,越是年关将近,越需要有悍将勇兵震慑,边城的百姓才能过个好年。”
……倒也算是个正当理由。
唐荼荼看出来了。
这两位裴先生半只脚算是军中人物,老气横秋的,说来说去,就是不信队长一个小少年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赵括好赖还是个通读兵书的,江凛连引经据典也无,说起战略来,犹如三岁小孩掰着指头讲高数,会显得毫无信服力。
她忍不住转脸去瞧。
二殿下听进去了,他专注听人说话的时候,眉眼总是平沉的。
江凛退而求其次:“那就与西夏和金南开放互市。今年关外大旱,整个漠南粮食都不够自足,他们都缺粮。”
“市点沿着咱们的边线设,支开两翼,再做个十面埋伏阵,咱们的败兵通道取在受降城——若北元骑兵来劫市,来的是小股游兵,则双翼合口,叫他们有来无回;遇大兵压境,立刻退守内关不出,以粮食重利诱得西夏和金增兵,解兵临城下的死局。”
“要是西夏和金通通反了水,也不必慌,赤城三面环山,整个关口就那么大,叫他们攻,漫山上架设弩|箭和火炮,封口就成阳关陷之局,不计火炮损失,死守内城门,叫云中府来援,云中离赤城百二十里,急行军三日就能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