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蓝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我力能扛鼎,宣蓝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仲说的那话不假,她这阵子翻看王家祖上那位外科大牛所载医案时,蒙蒙昧昧地意识到一个问题。
本朝大夫记录的医案,往往只是一纸方剂,医患双方手头各留一份,要是病人吃出了毛病,官府依方查案。
那位外科大牛是后世来的,记录医案的办法要高明得多,每篇医案着重描述了病人症状、病情诊断和分析,手术过程,乃至术后保养和用药记录,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
唯一的遗憾,是他记录的手术过程不够详实,术中每个步骤都是文字版本。所有配图都精准地画出了人体结构和病灶位置,下刀和缝合手法,一场手术配3到5张图,静态地分解了手术步骤。
可历史上,刨开零星的个例,叫古医整体从药草走向针刀的这一步,足足跨了几千年。
如果没有师父口口相传、手把手地教,天下没有大夫敢拿着静态、零碎的几张图片,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下刀子,敢像王太医这样,眼也不眨地从活人侧肋破开皮肉。
但如果,能让手术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
唐荼荼没见过后世的手术记录是什么样,可末世时,为了避免医患冲突,大型手术全程都会录像,院方、患者和家属都可以查看。
这种手术影像会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料,用AI、VR、超算技术搭建出骨架来,充实智能数据库,做出全套虚拟的手术系统,方便医学生模拟演练。
拆解手术中的每一个小步骤,重复学习,对比别的治疗方法的优劣……
这是数字医学。
有庞大的数据智库辅助,能迅速扩充医生队伍,填补医护资源的不足。
不止医科,她所在的时代,各行各业皆如此。
唐荼荼抓了一把头发,清早芳草给她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全被她抓乱了。
她蹙着眉,唇紧紧抿成一线,单看神情,不比在场任何一个太医轻松,可唐荼荼的心率与脉搏都放缓了,沉入到忘我的境界里。
她知道自己有过度依赖数据的毛病,哪怕走在东市上逛街,别人轻松玩闹,唐荼荼会默默计算不同的岔路回家所需的时间,计较这三五十步的差别。
她也会在意“坐马车的时候,捎带着描画繁体字笔顺,晚上泡脚时顺便复盘今日日程”这样的琐事,不停地压缩时间。
尽管她知道这个低效率的时代,没人会像自己一样,对效率在意得近乎疯魔。
但大数据的魅力始终亘在她心口——如果能有适配的行业、恰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