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蓝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章,我力能扛鼎,宣蓝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听到上首有人唤起,乖顺地站起来。
匠人们把幕布卷起半拉,侧着送进殿中,又搭起架子支好,放映机也摆正了。
唐荼荼定了定神,开始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地讲,从幕布材料、画图步骤,一路讲到成像原理。
她越说越流畅,这半月天天给人讲好几遍原理,这么一套话背得滚瓜烂熟。
唐荼荼是一专注起来就浑然忘我的性格,但凡手里有事儿供她盛放精力,周遭环境什么样,就全留意不到了。
可放映机哪儿有那么好懂啊,殿里许多官员听得一知半解,目光全定在她身上。
奇了怪。
这小姑娘站在大殿最当中,像一朵得天独厚的琼葩,整个保和殿的光都汇聚于她身上。往常谁都懒得多瞧一眼的七品绿缎袍,穿上她身,比命妇插金戴玉的脑袋还璀璨。
从头到脚在发光。
晏少昰不错眼地看着,直到太子抬手与他碰了碰杯,清脆一声玉响,晏少昰立刻回得神。
亲哥饱含深意地乜了他一眼,左眼写着揶揄,右眼写着惊奇,欣赏了一出名戏《铁树开花》。
唐荼荼收了尾:“匠人主要用在了刻皮影上,耗费人力很多,但这是献给太后和皇上的节礼,所以做得精益求精。如果放到民间用,可以舍弃掉复杂的光影层次和背景,所需皮影匠能减少七成。”
她心无旁骛地讲完了,大殿上的老臣跟旁座同僚窃窃私语,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唐荼荼渐渐回神,脑袋幅度很小地转了转,对上一群贵人审视打量的视线。
她看到二殿下紧随太子坐在右手边,唇边藏着点很淡的笑,冲她颔首,是赞许。
他旁边还有一位小殿下,十岁的样子,猜测那是纪贵妃膝下的五皇子。
殿中也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官,听爹说这是致仕的老臣,皇上宽慈,每逢年节都要宴请他们,以彰圣德。
于是忍不住走了个神:大过节的喊人家进宫来,七老八十的人了,不能跟家里孩子合家欢吃团圆饭,这不难为人么。
高座上的老太后慈眉善目瞧着她,笑着与左右道:“还是个小丫头呢!讲得头头是道的。来,上前来,让老身瞧瞧。”
这是极大的善意了,唐荼荼从善如流地应了是,撑起个笑上前去。
她借着迈步间视线的起落,从“皇建有极”匾开始往下望,飞快在皇上、太后身上睄了一眼。
皇上端坐宝座,太后在右侧,一群嫔妃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