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八一章 单刀直入,重生之红星传奇,豫西山人,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八路军。
说来也奇怪,八路军都在华北,距离上海如此遥远,但是伪军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路军来偷袭上海。人怕出名猪怕壮,刘一民率领的山东八路军战绩太辉煌了,上海的日伪军平时没事就爱瞎捉摸,想着偷袭天津、青岛的八路军会不会也来偷袭上海,琢磨着琢磨着,还真的把八路军给琢磨来了。
怀疑八路军船队过了吴淞口的似是而非的报告层层上报,报到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和参谋长唐川安夫那里的时候,这两个家伙还都不相信,忙下令黄浦江沿岸据点里的守备部队查明情况。
泽田茂是从参谋次长的位置上被调整到13军当军司令官的,唐川安夫是从参谋本部作战部谋略课课长位置上被调整到13军任参谋长的。这两个人都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智囊之一,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八路军会突然兵临上海城,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上海的日军情报机关很多,平日里都习惯于争功邀赏。这些家伙们嗅觉灵敏,眼线也广,自然也收到了怀疑八路军船队通过吴淞口的情报,层层上报。近卫文磨、杉杉元、东条英机就是通过参谋本部的情报系统得到这个情报的,并以此向天皇报告。只不过他们向裕仁天皇报告的时候,那已经不是什么怀疑八路军船队通过吴淞口了,而是八路军已经进入上海市区了。
十六铺码头是上海乃至远东最大的码头。九月份秋高气爽,正是长江水道繁忙的时候,往常这里此时正是汽笛长鸣、搬运工号子声声飘荡的时候,但是现在在日军铁蹄下风雨飘摇的十六铺码头,就显得不死不活的,码头上的灯光好似鬼火一般。
十六铺这地方,早在北宋天圣元年岸边就逐渐形成街市,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但是,直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才出现了“十六铺”这个地名。当时,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上海县的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组织,起名叫“铺”,负责区域内的治安。原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范围包括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的广大面积。到了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十六铺一名也就固定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