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97【异国雄主】,朕,王梓钧,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巨舰,当可扬帆四海!”
邝鸿是广东南海人,从小就见惯了海船。如今自己坐上650吨的广州号,突然不想当文官了,想转为海军大将纵横海洋。
海军舰队,从太仓港出发。
前方有几条小船,牵引指导海军大舰,一路避开浅滩礁石,从长江顺利进入海面。
领航员手里捧着航海罗盘,这玩意儿可以配合海道针经使用。
海道针经集合了无数中国航海家的心血,从宋代就开始积累。刚开始只记载中国附近海域,直到郑和下西洋,把印度洋那边也记录下来。
郑和的航海资料虽然大部分遗失,但其海道针经却有流传,万历年间刊行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就是一套郑和下西洋的针路簿。
大同海军使用的海道针经,搜集整理了大量针路薄,同时还让各省海商贡献自己的航海图。汇总之后,大同海道针经刻印,民间海商也能高价购买。
天干、地支、八卦,将航海罗盘分为24等分。
沿用郑和下西洋的针路定位: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到南汇嘴。
翻译为人话:太仓港起航,沿10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有说十二里)到吴淞江。再沿97.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到南汇嘴。
郑和航海的所有路线,全部都有准确定位,比如在南洋海域——
“苏门答腊开船,用干戌针,十二更,船平龙涎屿。四十更,船又用辛酉针。五十更,船见锡兰山。”(从苏门答腊港出发,沿307.5度方向航行,途经120里,可达龙涎屿。继续前进400里,转为277.5度方向航行,前进500里之后可见锡兰山。)
如此针路定位,堪称古代版傻瓜导航。
当然,海上瞬息万变,一阵风就能吹偏航线,于是还要配合使用“牵星过海术”。
有文献记载的,是明末苏州马怀德收藏了一套牵星板,这套牵星板常被后世赞颂为中国古代航海导航器。但事实上,马怀德的这套牵星板,根本测不出郑和航海图里的星辰高度。
郑和航海图里,动辄星高十四指、十五指,而马怀德的牵星板最多能测算十二指,还得继续增加牵星板数量才... -->>最新章节!
数量才行。
郑和使用的,可能是量天尺,又或者叫牵星尺,也可能是加量的牵星板。
而大同海军,直接采用欧洲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