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40【富贵车】,朕,王梓钧,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车轴本来就是铁制的)!
越来越多的富人,把马车轮子换成钢制品,并且安装用于减震的弹簧。
至于车胎,换了许多材质,目前暂定为剑麻。
橡胶还没有被应用,但南洋种剑麻的已经很多。这玩意儿耐腐蚀、耐摩擦,还有一定的弹性,完全可以拿来做车胎,某些蒸汽机的传送带也用它制造。
富人马车的更新换代,传到苏州又出现突变。
某位马车工匠,创造发明了黄包车,还拉投资申请了专利。目前,黄包车在沿海迅速普及,并被命名为富贵车,投资人和发明者正忙着满地打官司,因为到处都是他们的山寨品。
李铨觉得这玩意儿很稀奇,便笑着指向其中一人:“那我就坐一坐这富贵车。”
“相公坐好嘞!”那车夫笑着挥扫尘土。
座椅表面蒙了一层猪皮,又垫了棉布垫子。李铨一屁股坐下,便感到身体往下沉,却是减震弹簧在起作用。
车夫明问地点,小步奔跑起来。
其余车夫,继续在那里蹲点等客人,挑滑竿的轿夫却脸色难看。
“这生意没法做了,一天也接不到几个客。”
“去陈氏车行报名登记吧,等下一批富贵车到了,咱们也改行做车夫去!”
“我早就报名了,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拉上。”
“……”
李铨觉得富贵车挺舒服的,而且速度远比滑竿更快,价钱又比租用马车便宜。他问道:“这车很贵吧?”
“贵着呢,咱可买不起,都是陈氏车行的车,”车夫边跑边说,“整个上海,只有二十辆富贵车。想做车夫,得有人保或铺保,还得再交一份保钱。拿到车子拉活,每个月要给车行交行费。”
李铨问道:“那你们能赚多少?”
车夫笑着说:“交完行费,还剩下不少呢。客人多的时候,每天能赚七八十文,客人少的时候,每天也能赚三十四文,这是交完行费平摊下来的钱。不过嘛,换车胎得自己出钱,一个车胎就几十上百文钱,顶多能拉一两个月。客人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要报废一个车胎。”
李铨仔细计算,一两银子八百文钱。如果不计车胎成本,这个车夫每月的收入,就是1两多到3两银子之间,已经快赶上纺织业的熟练女工了。
江南的纺织工人,学徒月薪只有三四百文。熟练工人,月薪可达一二两银子。高级工人,至少也得三两起步,竞争激烈的地方得给四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