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9章 柔然南下,木兰无长兄,祈祷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退了军。
云中之战死了四十多万人,是柔然人的八倍,大多是老弱妇孺和守城而死的军户,当时国丧加上家丧,足足有三年没见过其他颜色。
拓跋焘从那时候起开始以攻代守,每每各地有战事,不待大军直逼平城就已经率军迎出去,将敌人御于国门之外,全是因为魏国人口太小、土地又贫瘠,情愿死军户都不能死百姓的原因。
一旦百姓死伤惨重,饥荒就不远了。
但这也导致一旦战事开始,平城附近的百姓就开始往南逃,平城离柔然、夏国都太近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先逃到中原腹地,等候他们的陛下平定战事再迁回来。
为了保存实力,拓跋焘也允许各地互相迁徙,甚至在魏国是没有“路引”这种东西的,就为了能方便收拢其他国家因战乱离散的流民入魏国定居。
号角起了,不知多少人家开始收拾行装。云中之战不过才过去十年,那时的阴影还笼罩在不少人的心上,犹如杯弓蛇影,即使这十年来魏国战无不胜也不能让他们安心。
“太子殿下到!保太后到!”
礼官大声通报,所有文武百官立刻停止了议论纷纷,步入自己上朝站立的位置。
穆寿和尚书令刘洁负责守城,立于大殿的最前方,军报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传到了素和君的副手手中,他等太子和皇后一入座,立刻面色严峻地读起手中的军报。
“燕国乐平王的急报,北燕筑堤蓄水,水淹昌黎城,恰逢陛下过桥入城,被冲入护城河之中,下落不明。乐平王在北地搜寻了半月依旧无果,高丽已入龙城,乐平王怕继续搜寻下去延误战机,请求太子殿下下令……”
那白鹭官面容挣扎。
“乐平王想问,到底是撤军,还是继续围城……”
龙城现在加上高丽的三万兵马,再守上一年都不成问题,可马上就要进入深冬了,北地那地方冻得鼻子都能掉下来,如果继续守城,各地就要准备能让几万大军过冬的冬衣,否则不需要再围,冻也把人冻死了。
城中的守军可以烤着火,裹着厚厚的裘衣,吃着热的东西,城外的大军却要忍冻挨饿,说不定还会生出疫病。
难怪乐平王情愿把拓跋焘失踪的事捅出来也要京中给一个明确的指示,如果这几万大军折在北燕,乐平王根本就付不了责任,说不定连拓跋焘失踪的事情都要算他护驾不力。
到时候,他这一支就算要彻底败落了。
窦太后当然明白乐平王为什么这么做,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