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5章 海军声音,明扬天下,何昊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是也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对大秦的道路来一次整修。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样的观念,象朱元璋那样的皇帝。甚至恨不得把所有的老百姓都钉在土地上,禁止随意离开乡里,要出趟远门必须有官方开的路引文书。
在这样的观念下。谁还会把精力投到修路上?
但秦牧来自后世,大秦秉承的又是宋代鼓励工商的政策,要发展工商就离不开完善的道路网络。
朝堂上的争论激烈得让秦牧的思路难以继续,整个大殿上嗡嗡作响。秦牧轻咳了两声,抬起手来示意大臣们静下来。
“徐卿,你说。斥巨资修长沙到昆明的官道,意义何在?”
徐飞鸿执笏躬身出班。在满殿大臣的注视下,长身一揖说道:“陛下,所谓的斥巨资修路是劳民伤财之举,这种认识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误区何在?”秦牧不置可否地问道。
“启奏陛下,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西南诸省的控制都极为薄弱,只能任由当地土司自治,这使得西南一直是影响中原王朝稳定的重要因素;
唐之亡,实亡于当时的南诏之乱。有宋一代,侬智高叛乱,交趾入侵,损耗巨大,伤亡数十万。到了明代,别的且不说,光是播州之乱,西南军民伤亡就超过百万,平播之役成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这些事实,似乎并没有引起我朝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想过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西南的问题。朝廷虽然设立了三省巡抚,专司改土归流,但些举实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西南之所以一直游离于中原王朝控制之外,其根源是交通不便,朝廷的兵力投送,物资转动困难,西南百姓与中原交流少,认同感低;
若不解决交通问题,即便朝廷现在花费巨大精力,暂时实现了改土归流,也难以确保西南长治久安。
回到斥巨资修路是不是劳民伤财一事上,明初为了控制云南,在贵州驻军最多时近二十万,在云南也有十多万。
陛下,如果我朝也在西南长期驻守如此之多的军队,国库每年将因此负担巨额的军费,从长远来看,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而且是舍本逐末,钱花了,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今臣提议修路,不过是将花费在驻军上的钱,用到修路上。臣相信,一但长沙到昆明的路修成,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秦对西南控制薄弱的问题,从长远看,也能为国库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同时对促进西南百姓与中原的融合,将起到历史性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