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寻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28)、无解,归恩记,扫雪寻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他们最终因为距离以及一些别的机会缺失而没有将这种设想付诸行动,但作为大国君主,有些构思和忌惮能跨越时间朝代走至一处,这或许是作为人类社会至高领主的一种敏感天性。
海滨之城不好管,容易乱,就是因为那片海。海上没有路,而驻守陆地上的军队没有通天眼,如何能周全管得住海面上可能即将到来的不速之客?
现如今皇帝亲自坐镇这座海滨都城,军戒大防,法度森严,但尽管如此,皇帝仍然默许帝京官员宅邸养有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护院武卫,帝京全城限铁令像粗麻绳一样紧紧拴着四向城门,皇帝大老远从北疆驻地带回他那五组人,其中至强的两组擅长斩首刺杀任务的组员一直隐藏在皇宫大院。
这股自保的力量,防备的力量,便是于明于暗间忌惮着那股来自海上的邪风。
也许大海并不是这股风吹来的真正路径,但它可以作为最难捉摸的掩体,模糊这股风真正的始发地,席卷帝京为不法之事后,再借着大海的浩瀚洗刷脚步踪迹全身而退。
前朝君主不想开海禁,就是不想甚至是有些忌惮这股来自海上的麻烦。总之,那时候大周的经济政体核心是在中陆邺都,举国第一雄城经过百余年治理,周帝王在那儿住得舒服得很。至于海边这座小城湖阳,穷点就穷点吧,反正国朝也不指望这座小城赚外快,不给我惹麻烦就行了。
只是世事的变化总是这般难以预测,又暗藏惊喜。
前朝最后一位皇帝从住得无比舒服的中州邺都搬到海边这座曾被先祖忽略遗忘的穷小郡城,最初的目的说起来很可笑。他是忌惮着青川那边传言嗜杀且喜茹毛饮血的蛮族,又听闻川州军内乱不断,才会想到先暂居于这处海边城市,若观势头不对,可以马上借海道全身退走。
身为一国之君,却生出了流寇心态,这是何其可笑的事。而一朝国君挥不动护队这把利剑,这可悲的恶果也是他提前给自己种下的劣苗。
但前朝最后一位昏君的迁都之举,倒是给现在这位新君机会。
如果几十年前周灵帝没有从邺都搬走,离开三州镇守大军的最佳主控位置,即便撑起的已经是纸老虎了,现如今已登顶为新君、但在当年还只是镇守北疆一位将军的王炽还没那么大的信心可以以一抵三,杀返京都。
废旧立新之后,王炽也思考过迁返邺都的计划,但他最终采纳了身边一男一女两个最亲信伙伴的建议,没有回到那座积累了前朝三百多年底蕴的都城,而是沉稳心性、坚定决心的在这座海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