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侯门长媳,堰桥,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初九那日, 该是登高远眺的日子, 我俩并未爬山, 而是上了船, 揣着万两卖房的银票,开始了江南之旅。
常远的一顿打, 引出了朝中的变局, 常远的策略看上去虽然美妙,但是谁去执行却成了难题。圣人如此就想到了远在晋中的那位关相。当初蜀王之乱, 关相雷霆手段,对于朝廷来说还是有记忆的。
但是关相在常远的前世记忆里,并没有复出, 这是为什么?后来经过我们分析, 那时候常远的好哥们李家姐夫已经成功地爬上了高位,不似如今这般还在为了家里那些破事儿,头疼不已。
站在船舷上往两岸看去, 历史的车轮总是相似的, 远大的梦想造就了短命的王朝。依旧是一个被批为暴君的皇帝, 主持了修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两岸遍植杨柳, 黄叶随着北风飘零, 露出树丫上的鸟巢, 路上行人大多身着晦暗颜色的布衣,当初我与明祁母子进京的时候就如同他们一样, 怀揣梦想,却未知前路。
“阿远, 如果明年真的是大荒之年,你可知道底层的百姓,缸里的米,通常都是朝不保夕。犹记得当初在姑苏,即便是江南鱼米之乡,手里没铜钱的时候,能从邻居那里借一拳头米,从河里捞几把水草切了进去,烧上一锅,靠着这个果腹。真如你所言,朝廷官仓的粮食顶不过半年,那么会有多少人饿死?”我站在船舷上,心内有些恻然,没有饿过肚子的人不会知道胃里空空如也是什么滋味。
他拍了拍我的肩说:“听实话?”
“不要听,这个事情无法改变。其实你从来没有给谁挖坑,只是这个坑已经太大,没有办法去填平罢了,无法收拾的事情,就不用收拾了。”
送了方嬷嬷回了德州,在往前就是临州,其一是为了补给,其二是常远母亲的嫁妆里有一处庄子在这里,一直以来,不上不下每年交着些岁银,没有什么存在感。我翻看那田契,庄子颇有些规模,而且此地是江南和京城的中间地带,在这里囤粮比较合适,所以想要上岸走走。
如此便让船在此停靠一日,常远与我上了岸,在码头雇了辆马车,让他带着我们直奔陈家庄。
“两位这是要去哪里?”
“郭集镇,陈家庄可认得?”
“自然认得!两位是单程呢?还是走个来回?”那车夫问我。
“来回,你等在那里,今日就包下你这车子了。”常远吩咐,原本我们可以安排这里庄子上的庄头来接,想着又要人等,也没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