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钱和粮,大清第一纳税大户,漫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满仓不忿道:“七爷才离开多久,他们就做这样的动作,这是不想让七爷把金缕记分厂建起来,还是不想雍亲王能顺利赈灾?”
玉格抬眸看了他一眼,自然是两者兼而有之,甚至后一个更加重要。
毕竟金缕记的银子送过来,谁知道她是用来建厂,还是挪给四阿哥用了。
不过,两个人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钱和粮两个字。
而这两样,“不能只等着京城送过来。”
她如今身在江浙,对于京城的金缕记鞭长莫及,就算他们那处把银子批了送了,路上也多的是法子送不到,或是极慢的送到她手里,四阿哥那处就是前车之鉴。
得想别的法子。
玉格想了好一会儿,最后决定去寻四阿哥一块儿想办法。
有事儿不能她一个人担着。
四阿哥此时正在城门处视察灾民和施粥的情况。
城门处的人虽然很多,但整个大背景却是萧寥而灰暗的,百姓们或是三三两两的瘫坐在阴影处,或是顶着秋老虎在长长的领粥队伍里缓慢前行,皆没有力气、也没有精神说话,双目无神的呆坐着、佝偻着身形呆站着,一脸麻木,浑浑噩噩。
玉格在张满仓和长庚、以及几个衙役的护卫下经过一众灾民去寻四阿哥,看到这一幕幕并没有多少可怜不忍的情绪,反而是深深的无力,和、悲哀。
他们人还活着,但精神上大概是已经死了,安分、老实、规矩、没有思想的守着朝廷的粥棚,等着一日一碗清得能照人的稀粥,就这么勉强吊着口气活着。
他们还不如那些个乱民有生命力,可是他们才是良民,可是他们信奉的朝廷和皇上……
八月下旬,她有一回进宫回事,出来的时候和玉柱聊了几句,玉柱和她说了一件事儿。
说江浙大旱,百官催着皇上求雨,皇上心烦得很。
说他自个儿一日才吃两顿饭,当年出兵塞外的时候,一日只吃一餐,可这些个汉人,一日居然要吃三顿饭,如果汉人能和他们满人一样,一日的粮食便能管两日的饱,就不会每次遇到灾情就要朝廷赈济了。①
玉柱是当乐子说给她听的,并且问她,她见的汉人多,尤其是红福记里的工人,好些就是原先南边来的难民,问她,他们真吃得那么多吗。
玉柱的话,连着康熙的话,叫玉格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是,康熙每日是只吃两餐,可两餐的前后皆有“点”,早点、午点、晚点、宵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