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1章 、手艺人,大清第一纳税大户,漫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的科研精神,只要给他们土壤,他们丝毫不会逊色任何国家的学会会员和科学家,这是在秦朝时便能做出记忆金属,并且历经两千多年不变形,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无法破解的伟大民族。
玉格将手肘撑着椅子扶手上,托着下巴,勾唇笑了起来,她不过和他们大致说了说原理,说了说想要达到的效果、做成后的样子,不过八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果真做出来。
台上,胡老介绍完后,面对一众惊奇赞叹,瞬间从老师傅的形象里挣脱出来,又表情凝涩,动作凝滞的紧张起来,“诸、诸位老爷,还、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玉格侧头看向早已坐回位置的叶三明,叶三明小声道:“大人放心,在下已经交待过了,胡老比咱们更知道什么说不得。”
玉格笑着点点头,那就好。
展销会就这么两个项目,一‘展’二‘销’,胡老的介绍算是‘展’,紧接着的便是‘销’,在展销会上下订单,不仅可以优先做,还可以得到九九折的优惠。
折扣听着小,但要看放到哪个数量级,大型商船的价格那可是以万计位的,所以哪怕是九九折,也是至少一千两银子。
胡老和叶三明被一大群人围住,忙着问定制,接订单,签契书,忙得玉格站在外头,都瞧不见他们的身影。
而玉格也果真如她所言,只是来做个‘吉祥物’的,并没有参与其中。
四姐儿和五姐儿同她站在一起,五姐儿问:“咱们要不要买?”
从前,红福记和芙蓉记是都用不着的,不过现在,从红福记和芙蓉记在台州设了分号开始,她们的买卖也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向外辐射。
玉格道:“不用。”
围在外围排队要定制签契书的人听到玉格的话,头没转过来,耳朵却竖了起来,怎么就不用了,难道是这船有什么不好?或者是这展销会还有什么门道?
玉格笑了笑,解释道:“红福记和芙蓉记的东西,没谁能批量买得起的,而且红福记的货物轻,芙蓉记的货物也不常换,所以这船并不常用,没有必要买回来,到时候保养和停靠都要费银子,还不如等要用的时候直接租船。”
四姐儿和五姐儿想想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外围排队的人神色无恙的往前走了一步,他们粮商、布商、盐商、煤商可常用得很,夷商们更是围得紧密,不会汉语的拉着会汉语的手脚全用的比划着,他们更用得着。
玉格看了一会儿,眼瞧着前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