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5章 说话的艺术,农家甜点香满园,哞哞,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样是请客吃锅子,栾夫人的这一桌较之钱掌柜的酸菜暖锅形式上就诗情画意了许多。
这本是京中妇人们时兴起来的吃法,她们是各地贵妇们的风向标,一层一级学下来,各地都开始了效仿,还有了个极风雅的名儿――白菊宴。
白菊宴本来是立秋时节的特色产物。
那时候恰逢东篱菊放、一片的鹅黄衬紫的景象,贵妇们穿着薄衫襦裙赏菊吃宴。暖锅里的东西有限,不外是鸡鸭鱼肉、五花肉、虾仁儿、胗肝之类,心思巧就巧在最后在这些东西上浇一层菊花瓣儿,有了这层菊花,整个暖锅菊香饶舌、清逸异常,立刻从接地气的暖锅升格,不再是大家伙儿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在锅里捞着吃的俗物。
后来,吃的菊花又进一步有了讲究。
并不是所有菊花都适合入馔,所有菊花中,白菊花最佳,而白菊花里,又以秋餐菊最优,此种菊不但香气上乘,清馨芬郁,且口味上既不苦又不涩,经过暖锅蒸烫之后不会影响其他配菜尤其是肉类的口感。
再后来,很多人效仿,秋季里菊花遍地都是,白菊宴成了人人都能吃得到口的美食,岂不是无趣?有钱阶级便又时兴起在冬季里吃,寒冬腊月里,只有供得起花房的人家才能享用。这才能同那些下层泥腿子显示出差别来。
栾夫人尽地主之谊,著着筷子招呼大家多吃。
“听说你们家三小子刚从外地回来?”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是李氏是为了自家三小子求亲而来,其他人自然会有意无意多提一提,就有一个夫人问着李氏。
“是。去年一冬竟也没怎么有空在家呆着,光顾着四处跑了,到了腊月二十九、三十的承望才得了闲好好一家人坐下来吃顿团圆饭。”李氏嘴里尽是抱怨,但语气里骄傲和满意是掩盖不住的,自家本来只是小门小户,如今的这些家底都是老两口一步步经营来的,耳濡目染的关系,家里几个孩子都很上进。
纨绔子弟在她家还真一个没有。
“你真是好福气,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争气!”这种宴席,用后世的俏皮话来讲,不就是个商业互吹的场子吗?“三小子走南闯北也算历练出来了,小小年纪不容易。”
李氏客气了一回,很懂得自夸的分寸和尺度,没有一味在儿子能干的事儿上做文章,在座的有这么一两位夫人家里不乏好吃懒做或者醉卧烟柳的儿子,说多了怕引起反感,将这些儿子上进能干的话丢到一边,另起了个头,挑些儿子在外的听闻见闻讲与众人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