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2章 围屏、高升和灯笼,农家甜点香满园,哞哞,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年的元宵,整个吉安村里把玩东西最多的却不是十岁往下的黄髫孩童,而是李曼。
李康下午就巴巴儿送来架围屏。硬木制的长方框,约莫二尺多高、半尺来宽,上头镶了绢布,绢布上头细细画了民间演义的人物和故事,一堂的围屏大概有三十多幅的绢布画,在看之前需要在围屏后头点上蜡烛,一根是不够的,起码预备上十来根才行,等这些蜡烛都点亮了,那些绢布画就成了透亮的连环画。
元宵看围屏的风俗并不属于庄稼地里的人,这东西金贵且费蜡烛,地里刨食的人断没有谁舍得花这个冤枉银子,李曼一家三口倒是在县丞家里看过几次,但是在自家支起来足不出户地看也是头一次。
幸而家里屋子够大,天擦黑了将蜡烛一点,映衬地围屏上的绢布画霎时一片亮堂,画上的人物和故事走向一帧一帧地栩栩如生起来,热闹喧腾。
李康将蜡烛点好,柔和的烛光映衬着他俊美的脸,更添英俊。李曼本来该聚精会神看围屏的双眼却忍不住总是想往屏外的李康身上瞅,心底被感动和惊喜塞了个满满当当,除此之外还有不便宣之于口的遗憾,遗憾的是这份情景不能让全村人、特别是裴杜两家人看见,不然得多有面儿多解气。
似乎能参透她内心的想法,看完了围屏李康又拉了她去门外放高升,起火一路“咻”地攀至高空,发出振聋发聩的“砰”,引起周围的人家都出来瞧热闹。因着围屏的大体积,今儿个李康特意用了大马车,进村的时候就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还有好奇的孩子一路追着马车到了李家院门口。
只看那昂首撒蹄的马匹、颇有些盛气凌人的马夫,就知道这主家来头不小,等李康下了马车,村里人眼都瞧直了,都说裴华那小子长得俊,百里挑不出一来,谁成想今儿个就来了一个。只可惜李家院门一关,将村里众人拒于门外,什么也看不到了。
如今高升这么一放,众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孩子们是为了看放炮仗,而媳妇婆子们则是为了偷偷瞧人来的。
车夫在那里放完了高升,李康又取出了盏红灯笼,竹篾作骨,外头糊了层红纸,灯笼却是个长方形的筒状,里头点了根蜡烛,比起风筝来,灯笼是很好放的,愈发连脑线都用不着,在底下一个角上系好了线,很容易就飞了上去,原理同孔明灯类似。
红灯笼高悬于顶,在元宵佳节里很是应景,李曼瞧着嘴角噙笑的李康,再放眼看四周投来羡慕眼光的乡邻,幸福、骄傲得都有些恍惚。
村长夫妻二人对李康的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