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6章 中秀才,农家甜点香满园,哞哞,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时被吴典吏四处拉着敬酒的吴文博过来,“多谢梅先生赏光!”
“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大人,不是我唐突,公子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儿子比自己厉害,正是巴不得的光宗耀祖的乐事,吴典吏听着很是受用。
吴文博喝了一圈,已然有些微醺,被梅先生这么一夸,面儿上更红了,有些羞赧地挠了挠后脖颈:“梅先生过赞了。”
“你小子也未免太谦了。”栾县丞招呼他坐下说话儿,话里话外透着对吴文博的赞许。
不怪栾县丞如此,考秀才哪是什么容易的事。多的是七八十岁的童生。都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这“一举”都是后来的事,想当秀才得经过十几道的考试,肚皮里头没有点真学问,不考个皮焦里嫩,又怎会有“苛”举的诨名。
粗略而言,光是背诵《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和《左传》就有四十多万字了,大部分选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穷其一生都考不上科举制度台阶中最低的级别——秀才,那些上了年纪的童生想要穿秀才的长衫,还有迢迢千万里。
栾县丞的话自来是风向标,一时恭贺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吴文博听得耳朵边儿都红了,转着圈儿地朝着四周摆手客气,差点撞到了端菜上桌的丫鬟。
那股子书呆子气依旧,可瞧在栾夫人眼里却十分感慨,小曼若是当时不那么任性,如今是何等地风光,哪至于这会子为了李康那浑小子黯然神伤整日价不愿出门。
“夫人,尝尝这道笋子。”吴夫人作为宴席女主人,就坐于栾夫人旁侧。
是一盘口蘑切了丁与虎爪笋同炒,虽为素菜但胜在食材讲究,口蘑在本地界算不得什么稀奇,难得是虎爪笋不常见,每只长仅逾寸,孤鳌独耸,酷似虎爪,梅先生好手艺,将孙子发得恰到好处,清炒之后笋肉美如玉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