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一章 吴国科举引发的浪潮,三国之仲谋天下,拾一,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权提出了科举制度其实是一个过渡期,是以举孝廉代替乡试和会试,最后选拔顶尖才子,与金陵城举行殿试。
当然,他除了举荐制度之外,后来还另外在金陵城下了一道圣旨,只要愿意参加科举的学子。即使没有人愿意举荐,皆然可以在八月之前报名参加。
八月将会举行一次这些报名者的独立初试,初试之后。成绩出众者,在九月份会和那些被各地举荐来的尖子一起进行大考。
这就是今年真正的科举大考。
“朝廷科举,乃是寒门读书人的一个大好机会,吾等寒窗十年,当一举成名!”
“蔡祭酒亲自主持科举,必然公平公正。吾当一展所长!”
“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举荐的名额肯定没有某。某当去京城一走,科举岂能错过!”
“这一个和天下读书人较量的机会,吾当参与!”
“……”
很多读书已经读了一辈子的人,都心动起来了,不少读书人赶赴京城,参加初试。
读书是为了入仕,天下读书人谁不想要独占鳌头,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入朝为官高居庙堂。
所以踊跃的人几乎超出了朝堂的意料之中。
恐怕即使孙权蔡邕等人也想不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个浪潮,科举之策会引发这么多读书人的共鸣,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一阵唏嘘。
孙权接到的消息之后,才感觉,看来他之前想了有些多了,就如今这个趋势,别说寥寥几个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反对,就算所有大儒反对,恐怕都阻止不了这个科举的趋势。
科举不仅仅在民间引发的躁动,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不少人的心思。
在读书人心中,这是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在朝堂之下的一方势力眼中,这是一次较量,人才的较量。
特别是如今吴国境内几大书院,卯足劲头,想要名下的学子在科举之上表现出众。
——————————————
鹿门山书院。
祭酒司马微和庞德公召来目前书院最出色的学子。
“公琰,吴国此次科举,关系重大,谁能独占鳌头,随便能一飞中天,汝可有信心!”司马微沉声的问道。
鹿门山书院出过不少人才,诸葛亮,庞统,石韬,孟建……都是人才,然而对于吴国来说,江东书院,金陵书院的分量始终比他们高那么一点。
如今荆州乃是吴国的天下,鹿门山书院也在这屋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