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仙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二十章 交流会进行时,鉴宝人生,吃仙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鉴宝人生 !
事实果然如大家所料,那只鼻烟壶确实是真品无疑,这让大家纷纷感叹能够看到这么一件鼻烟壶珍品的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实在是他们被刚才那两样东西给搞怕了,如果又是件赝品或者高仿,他们的脸都不知道往哪搁了。
在鼻烟壶主人得意的笑声之中,许老又把盖在下一个展台上的布给揭了开来,下面摆着的是一只竹雕笔筒。
“这是一只竹雕留青山水楼阁笔筒。”许老微微一笑道:“此笔筒不但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雕刻技艺,而且落的还是‘希黄’的款识。”
“什么?张希黄的竹雕?真的假的?”
“张希黄的真品可非常稀少,不会看错了吧?”
“老田,你这叫什么话,我难道就不能买到张希黄的真品了?”
“哟,老宋,东西是你的啊!是你的我就放心了,就凭你那半吊子眼力,不用看我就知道,东西肯定不对……”
和刚才的鼻烟壶一样,东西一出来,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全都因为张希黄是一位相当出名的竹雕大师。
竹雕最初只是平面雕刻,将图文部分留下,其余部分刮掉,虽然竹皮留去分明,但所刻的纹饰,也只是进行阳文或阴文雕刻,只有花纹的变化,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
到了明代,竹青雕刻技法更加完善、纯熟,雕刻时,雕刻大师们通过对竹皮的全留、多留、少留,可以雕刻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犹如在纸上作画。有水墨之分五色的韵味。
其中,以明末竹刻家张希黄为代表,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利用竹筠、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以竹的外皮即青皮刻图纹。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
这一时期,许多竹刻名家都兼精书画,他们从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以充实竹刻艺术,无论题材、技法。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
张希黄作为青阳文的创始者,正是此道的佼佼者,其作品工细绝伦,曲尽画理。山水楼阁类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作;偶作小景。又似宋代画家赵令穰的画作,点缀人物生动有致。题句、署款的书法,以元代书画家赵孟俯为楷模。每件作品皆殚尽心思,穷其鬼斧,化为神工。
张希黄传世的真迹作品,之所以珍贵,除了他的技艺特别高超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稀少。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流传下来的真迹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