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七 年轻士子,回到明末当军阀,狂人阿Q,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回到明末当军阀 !
苏松夏家,侯家和顾家三家乃是姻亲,经常在嘉定侯家府邸聚会。
夏允彝自不用说乃是复社领袖级的人物,顾咸正是举人做过延安府的推官,侯家则是嘉定豪绅,顾咸正的儿子顾天逵是侯岐曾的女婿,侯岐曾的侄子侯玄瀞是夏允彝的女婿。三家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经常聚会于侯玄瀞家内,“谈及时事,各蓄异谋”。
其实就是一群怀有抱负的士大夫而已绝世大明星。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纷纷参与抗清,最后不是自杀就是死于嘉定屠城。
“北直、山西皆已圈地,继而剃发易服。顾炎武说的好啊,鞑虏不但要往我大明天下,而且要亡我华夏之天下啊。”
顾炎武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最近是声名鹊起,他的认知得到了一大批文士的赏识,顾咸正就很欣赏。
“是啊,要亡我天下啊。”
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观念,只有国家观念,天下观念。因为这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你周围都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文化,确实很难让人产生异同感极强的名族观。
最有机会产生的时期,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形成一种观念,叫做诸夏!
诸夏指的是周朝下属的各个诸侯国,认可大家都是从夏禹一直传下来的法统,所以有了一个夏字,但是夏这个字最后没有产生民族概念,因为秦国很快就一统天下,大家开始有了秦人的称呼,秦国也没有形成民族。因为很快就被汉朝取代了,之所有后世有汉人的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
士大夫又提倡锦衣华服的中原文明,于是又取一个华字,合称华夏。就代表着文明。
天下就是以文化来区分的,所谓入中国则中国之,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就是传统的民族区分,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讲求以礼仪制度来区分华夷,是被士大夫普遍接受的华夷观。
孟子说:“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刚烈的孟夫子只认可夷狄学习中原文化,而不认可中原学习夷狄文化,更是被士大夫。奉为圭臬。
现在满清入关,一开始就推行剃发易服,结果治下起义不断,多尔衮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政策,可是在推行圈地的北直隶和山西两省,就没有放弃的必要了,这两省的土地都被占了,百姓都成了包衣奴才。谁还在乎他们会不会反,反正不剃发易服他们也会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