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碧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通天路,安碧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并不是道难题,甚至没有拆字或者拼凑,就连处处都是每位考生都耳熟能详的。不少人都皱起眉头,自然不是在忧愁如何破题,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都是有着出色的破题技巧和广博的学识,这道题目并不能困住他们。
他们想的是,为何皇上会给出如此简单的题目?是否其中有所玄妙?
而就在众人都在思考深层次含义的时候,穆青却是神色淡然的开始磨墨,然后拿起笔在纸上写起来。殿试并不提供草稿纸,要求考生必须要直接在带有红色格子的卷面上作答。这无疑增加了难度,不仅仅要思考不能有错句漏句,还要谨慎不能写别字。除了这些,还必须在遣词造句中避讳着那些不能出现的名词,比如皇帝的年号姓名,或者皇亲国戚的封号等等。
在所有人都在思索时,穆青率先动笔就显得与众不同。李慕言看着穆青,弯起嘴角,似乎很看好。而做在穆青身边的袁文昌也把眼睛投过去,看上去有些惊讶。
但是马上,袁文昌也拿起了笔,没有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直接在脑袋里构思出文字后落到纸上。
在袁文昌看来,穆青和李谦宇关系匪浅,想必是有一些内幕消息的。既然穆青敢现在动笔,证明圣上并没有别的心思,所以袁文昌也不再多想。
事实上,穆青是觉得皇帝没有那么多试探,之所以出这么道题,全然是因为皇帝并不准备在经义上设置什么门槛。
题目出的简单,也就意味着分不出层次淘汰不了人,只要发挥稳定,不出低级差错,自然是可以过关的。李慕言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穆青猜测,或许是之后有难关等着众人去闯,便不会在这里难为他们。
不得不说穆青揣测上意的本事有所加强,李慕言确实不准备刁难他们,虽然李慕言喜欢书法,爱好绘画,但他对于经义这类条框十分明显的东西并不十分推崇。他喜欢的是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诗赋做得好的也能得了他的青眼,但这经义并不是李慕言喜欢的选择人才的方式。
怎奈祖宗传下来的科举方式已经固定,更改不得,李慕言才拿了这么个题目出来应付差事。
看到不少人都开始动笔以后,李慕言的眼角扫了一下旁边铜炉里正在燃烧的香,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他扭过头,看向坐在自己左手边的刘世仁道:“爱卿,这届考生里你是否有喜欢的?”
刘世仁眼皮一跳,而后低声回道:“回皇上,下官对待所有考生都是一视同仁,并没有特别看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