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破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四章,朕真也想做明君,照破山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新政始月余, 朝中风气大改,国库日渐充盈。
暂兼尚书衔的户部刘侍郎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三朝老臣, 行事稳妥, 只是太过温吞谨慎, 万事决计不肯得罪人, 只求荣退,本季账目核算完毕, 送到他案上后,刘侍郎看后默然不语许久后对身边的郎官叹笑道:“多少年没这样富裕过。”
萧岭所制定政策由审计司、照夜府、刑部等部执行之好,成果之巨,见效之快,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小郎官是武帝崩逝前最后一批进士, 入户部才一年,仍是一身书生气。
政令明发天下, 朝野巨震。
虽然皇帝追讨陈欠和整顿贪官污吏的出发点是好的, 然而手段未免酷烈, 又处处不离银钱,堂堂天子命人向臣下讨债,实在有失体面。
小郎官看着上面那骇人的数字, 不知为何,低声说了句, “不知是多少人的性命。”
若是皇帝行事温和些,清流们也不会这般反对抵触——官员毕竟是皇帝遴选出的, 所谓刑不上大夫, 官身贵重, 不应辱之, 若放在先前,官员即便犯罪,也应留予体面,若是重罪,便令其自裁,所贪污银两亦一笔勾销,然而今朝不同,不仅将罪官羁押在牢狱中,还要将银钱讨回。
那审计司的萧司长更是刻薄至极,官员在牢狱中自尽,他竟还要追款。
“陛下此举,”他声音愈发低,颇有几分叹息之意,“大约会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杀便杀之,何必辱之。
要是魏嗣在这恐怕会拿出晋律告诉他何为国法,可惜魏嗣不在。
刘侍郎不是与人争辩的性格,闻言只捋了捋胡须,笑道;“这话同我说便罢了,万不可拿出去说。”
小郎官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很不心甘情愿。
刘侍郎看着没再说话,他知道小郎官的话其实反应了不少官员的想法,有两种人反对皇帝的举措,一是挪用公款和收受贿赂者,二则是认为君子重义轻利的清流。
君王谕旨明发天下,向臣子讨债,像什么话?晋自开国以来几百年都不曾出这样一个荒唐帝王。
叹武帝子嗣太少,只萧岭萧岫两个,萧岭登基时萧岫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哪及太子已近弱冠。
刘侍郎只做公事,超出公事范围一律不管。
他已经年过七十,只等寻个最恰当的时候乞骸骨风光归乡。
至于朝中风起云涌。
老人越喝了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