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闲时务农战时兵,一村一品兴农家,焱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一村一品兴农家 !
新的法令,皇帝和朝臣也研究了大半年,并为此秘密召回了几位驻守边关的大将,特意研究这项军队改革。
军队要培养一个新兵,往往要浪费很多人力、财力,到了打仗的时候,兵员不够,往往还要抓壮丁,可这壮丁没有经过训练,通常都是走在前面做了肉盾。
但这次的政令不同,招来的兵经过抽签被送往各地,在别的地方学习军事理论、学习爱国思想、学习御敌之术,而他们,还会拥有自己的田地,他们学习之余也会种地,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粮饷。
没人知道这次的想法其实也是赫儒依提出的。
燕国地处北方,有山地、有平原。种地,土地没有南国肥沃;养殖,草场没有北狄广阔;经商,没有西域人精通。但燕国有着各家所长,过去是“样样通、样样松”,如今,在赫儒依一系列想法的刺激下,皇帝十分想把他变成“样样通、样样精”。
新的政令不仅会让大燕国变成“全民皆兵”的强大局面,还会刺激到一些不想当兵的人发奋学习,在十五岁之前拿到秀才的名额。即使拿不到,兵员的素质也比原来高了许多。
新政令还伴随着许多影响。只要家里有点能力的,大多愿意把孩子送到官办的书院去读书。官办书院分最高学府翰林院,这是经过殿试取得功名的人继续深造的地方,全国只在京城有一所;稍低一等的是贡院,会试合格的贡士会在这里学习,全国只在稍大的三个州府开设;再低一等的叫府学,乡试合格的举子会进书院继续学习。府学每州府一所;再下来是县学,通过童子试,得秀才身者,可入县学学习。而想要进县学的人,朝廷也在各地建了初级学堂,让有能力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到这里读书。
赫儒依向皇帝提议,不管学到多大年纪。都要向学生们传授爱祖国、爱人民的铁律。军队里更要如此,从小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即使遭遇外敌,国家的民心也不会散,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国家的情况。
政令一下,燕国的军队立刻庞大了起来。
可是。不管是强军还是教育,这都是极耗钱财的。一时间,大燕国的国库有些空虚,不过好在军队都开始自己种田了,而官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两样好歹都能自己解决很大一部分。
可是,这无形就是增加了百姓的生活压力。虽然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送不送孩子就学,而就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但每个家长望子成龙的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再加上本朝有了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