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云中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抗日之我为战神,风雪云中路,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选择的坦克类型,也是从抗联装备的多种坦克之中经过苦心比对,以及在德军装甲兵军官的建议之下,才最终敲定的美制三型轻型坦克。尽管德官以及抗联的装甲兵干部,都认为这种坦克性能,主要是火力与装甲防护力比德制三号坦克要差的多。
特别是外形过于高大,使得目标过于明显。在山区地形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弱点。日军如果在制高点设置观察哨,很远就可以发现机动的这种坦克。而且其不良的观察视线,在山地作战也会影响到火力发挥。
但是这种美制轻型坦克,马力大、越野能力强,行驶速度相当的快。虽说这外形有些过于高大,显得很晃眼。可三十一度的爬坡能力,不仅在山区地形上使用坦克作战至关重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弱点。
火力上虽说只装备了一门三七坦克炮,但是却配备了三挺机枪,反步兵火力可谓相当的强。最关键的是,这种眼下美国援助抗联的主力坦克,因为数量相当的充足。即便遭遇到较大的战损,但是补充上也很容易。
当然这种坦克最大的问题是,只能使用航空燃油,无法使用抗联自己生产的汽油。不过依托东北作战,在美国人的慷慨之下,这种燃油的数量还是有保障的。所以在东北战场上,这种坦克就像杨震在平西打的那次坦克穿插作战一样,主要被放在了东线山区使用。
而且这种坦克,在东线山区作战也的确发挥了杨震期待的作用。只是这种坦克的装甲,相对于关东军眼下的反坦克炮密度来说,还是有些过于薄弱。战果的确很大,但是损失数量也相当的不轻。在此次作战之中,这种坦克也是抗联所有型号的坦克之中损失最大的。
至于被杨震留在东北战区作战的英制步兵坦克,因为拙劣的越野性能,以及过于缓慢的速度。无法执行这种山地穿插作战,除了部分被调往关内参战之外,主要被用于辽河平原上,与英制巡洋坦克配合进行正面突破。
在杨震苦心积虑的计划之下,东北战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算基本上达成了当初设想的战术要求。通过这种又拉又打的战术,将关东军乃至整个朝鲜军,都牢牢牵制在东北以及朝鲜半岛。无论关内战场形势如何的危急,关东军却无法从东北抽调一兵一卒南下进关。
东北战场眼下的僵持,虽说让抗联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是眼下这种僵持局面,却正是杨震需要的。因为抗联在东北的整个作战行动,本身就是为了配合在华北战场作战,分散日军兵力而进行的。
至于攻城略地、一鼓作气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