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何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章 (第一更),穿越古代科举扶贫,应何似,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后, 在各自忙完之后,就进入了休闲娱乐的时候了,谢继宁早早的将事情安排下去, 还进行了消防安全方面的演练,毕竟人多,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就不好了。
板桥人早在年前就将板桥要办灯会的消息传出去,所以才初五这天,就有那捏糖人, 耍把戏、捏面人等等的小手艺人到板桥了,还有其他的卖小玩意儿,卖吃食的同样也是早早的来看位置。
到了之后发现整个板桥沿河两边的柳树上都挂上了灯笼,柳树还很瘦小, 所以很多的灯站在地上都能摘取, 为此,不但树立牌子提醒人不要摘取,还安排有老人巡守, 都是有工资的。
各家的船特地装饰上了彩绸,漂亮极了。
至于岸边就更加热闹了, 谢继宁原本规划的是谢家湾这边的商铺还有仓库,但是没想到扩展这么快, 各家几次上京城之后, 都大着胆子拉了不少的货回来, 很多商人进货都来板桥进货了, 成了一个小型的中转站。
这种情况, 谢家湾这边就不够用了,所以河对岸的岸边不经意间就出现了很多的棚子,只等后续就会建设成为铺子或者仓库。
为了这次灯会, 大家都打出了灯会期间买东西有优惠的招牌,来的小手艺人还没有赚钱,就在商铺里面流连忘返了,还是有本地店家了解到了他们的需求之后,特意提醒:“你们去码头口那里找中人,不要钱,他们和督察的会将你们安排好的,不能随便摆摊,要划线,要有安全距离,还要整齐划一的好看。”
黄面人笑着谢过店家的提醒,黄面人,顾名思义姓黄,因为面人捏得好,时间长了之后,大家就叫他黄面人了,他们几个人虽然不是一个地方的,但是由于经常一起去各地方的集上还有庙会等地方做生意,时间长了,几人就熟了,因为他年纪比较大,比较老成,所以大家都听他的。
侯把戏悄悄的说道:“他们板桥这边要画什么线,是不是要收钱啊,这一向只有县城那些小吏才收,下面一般都不收的啊!”
“应当不会,我听不少人都说,板桥谢家湾的人仁义,尤其是谢家秀才,那是声名在外的,我们村有不少人都送鸭子鸭蛋鸡蛋来给谢家换钱,谢家给钱给得爽快,账也算得清楚,从来都不会欺负不识字的人。”
“我家今年抱了好几窝鸡还有鸭,鸡就赶到林子里面养,鸭子就赶到田里水塘养,家里小的都割草喂,适当的加点粗糠,只等几个月长大,下蛋了,就能送来谢家换钱了。”
几人也都说起来这件事,谢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