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何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第一更),穿越古代科举扶贫,应何似,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谢继宁既然是主修人,索性任人唯亲,直接带着应文应武还有稻香书院的几个出众的同族,组成童子军,年纪最大的是应文,十六岁,最小的是谢珍珠,不到八岁。
静安看着谢继宁的团队,笑得合不拢嘴:“宁哥儿,你这属下也太小了,除了宁哥儿,还有继杰,如华两个稍微大一点,其他的都还是娃娃。”
其他人大笑,谢继宁的团队目前谢继宁的老大,应文是副官,下面有十四岁的谢如华,虽然大谢继宁一辈,是谢继宁的小叔叔,但是听谢继宁的;
十三岁的谢继杰是谢如森的小儿子,族长孙子,还有十一岁的稻花,十一岁的谢继翔,十岁的堂弟谢继平,八岁的谢珍珠。
谢继宁解释道:“师母,这是目前谢家湾文化水平最深的几个人,本来还有几个,但是他们家里太忙,时间不允许,这些都是我根据这次书院的考试成绩选出的。”
静安在二院上课,所以还是比较了解,仔细一想,还真的如同谢继宁说的一样,这几个都是读书比较好的,都是专心读书,想往深读的。
刘方杰心里也是一阵阵好笑,虽然他知道谢家没有什么人才,这修族谱也是因为现在发家了,所以修起来,但是对于自家徒弟将这个事情揽过来,带着自家孙子们,还有族兄一起修的这个行为,还是很惊讶,简直是修的敢开口要修,放手的敢放手,谢家族里就这样让谢继宁修。
刘方杰本来想开口建议,修族谱不是一件小事情,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族谱对一个家族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情。
就算乡下地方,也至少要请几个秀才,这谢家近水楼台,图书楼里面人多得很,但是看整个谢家都喜气洋洋的样子,还是没说什么。
谢老三高兴的给谢继宁出主意,其实他也不太知道族谱什么样,整个谢家的事情都是口口相传,就刘家有族谱,谢家的没有,谢家的祠堂都是才修,那里知道族谱什么样。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家有不起族谱,祠堂这些东西,谢继宁作为谢家最有出息的人,这东西只能他修,至于年纪,谢继宁做的不符合他年纪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件,大家都习惯了。
刘方杰心里叹了口气,心里打算自己给徒弟兜底,放下茶杯问谢继宁:“宁哥儿,你目前就是将族规定下来,这族谱怎么修你有方向吗?我书房有不少大家的族谱,你可以看看,做一个参考。”
“师父,我看过的孔家,朱家的,前朝世家王家,对于族谱的修订方向有基本的了解,族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