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何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穿越古代科举扶贫,应何似,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域文化。
所以两人商量了一下,打算租下两个院子,租用几辆马车,再找上几个本地的中人,好好的游玩一番。
“春雨姐姐,等安顿下来之后,和平安带上一队人跟着我们,留下夏雨姐姐和来庆简单的休息一下,然后把船上的羽绒服,豆豉鱼,腊肉,松花蛋等等,都出掉,然后采购一下船上需要的东西,有那些此地特有的独特的东西,多买上一些。”
谢继宁带上了不少钱,也带上了货物,反正船大,能装,这样就能一边玩耍,一边挣钱,毕竟带着这么多下属出门,不能三四十人一直跟着到处逛,不如让大家都赚点钱。
几人身边跟着的丫鬟还有小厮也都排班轮换着跟着主子出门,毕竟很多时候累的是他们。
在谢继宁们出门二十多天之后,谢老三刘方杰收到了几人的来信,从信上就能看出几人的不同的性格。
应文和嘉盈除了报平安的之外,就是几篇游记了,记载他们在永州爬山,遇到壮丽的瀑布,直直耸立的峭壁,峻险的山峰,独特的云霞,美丽的日出。
还有拜访永州地界上有名的道士和尚,在道观里面看到好几块前几朝的大家所作的文章,都文采斐然,辞藻美丽。
这几人的信件刘方杰一边读,一边感慨心中向往,恨不得放下观一书院也去走走。
至于应武的信又是另外的一种画风了:“我们几人遇到了有强抢民女为奴婢的人,小师叔上前阻止,我们差点打起来了,后面小师叔和大哥拿出自己的举人和秀才的文书,去报官了,那个纨绔子弟被衙门打了二十大板。”
后面还写了路上遇到的不平事情,显然,这一路过的得热闹,谢继宁的书信则是厚厚的,一路的风景,报平安的,以及送回来的特产的介绍,两家人,都有书信,而且内容都是不同的。
给刘方杰的信中详细的讲了打抱不平的过程,以及后面的处理:“我得知那个周姑娘家一家在此地已经没有其他亲人,便拿出银子给他们,让他们搬家,师父,明明不是周家的错误,为什么我却只能让他们避开?我还自己欺骗自己,那纨绔子弟不能拿我怎么样,之后一定会报复周家,师父,这是错的想法。”
刘方杰一阵叹息,慧极必伤,谢继宁的太过聪慧,又心软,只怕将来心苦。
谢继宁会和刘方杰说这些,但是写给谢家的书信则是都是平安的,还写了很多的永州的见闻,故事,独特的风俗。
谢继平给自家爹娘的信件的画风完全不一样:“大哥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