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2章 劝谏,一世吉祥,泰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是杨致!杨致到底给了你们什么好处,以至于让你们对他这般念念不忘?平日你们出入御书房如同自家后院一般随便,居然用当庭上奏这一招来压朕?两个蹬鼻子上脸的老东西!
其实赵启并非不知好歹。正如王雨农所言。只是年轻气盛、不够老到而已。
先前以为,王雨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陈文远旧属将佐广布军中。二人同为辅政重臣,恐有掣肘之忧。登基之后于风平浪静之时,二人镇国柱石的作用还没怎么显现出来。此番遭逢危机,若非两位老臣坐镇,王雨农竭力压制文臣,陈文远尽心威慑武将,朝堂内外只怕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宁王与康王本来就是一有机会就唱反调,这段时日更是每日必来上朝,而一大把年纪了的两位老臣也是风雨无阻的全程奉陪。这又是为了什么?
赵启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杨致的脾性与本事。除了唯恐被杨致看轻,暗暗与之较劲。还有一个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担心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杨致。在心底对杨致怀有深深的畏惧感。
不管怎么说,事到如今,是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了。反过来一想,父皇能用杨致,我为什么不能?赵启深知杨致不比寻常朝臣,若是开出的条件不合他的胃口,或是无端寻衅,他就真敢与你当场翻脸。用则用矣,有些至关重要的敏感话题,还须借两个老东西之口,事先说清楚的好。
冷静下来用心思虑半晌,叫过金子善吩咐道:“去召老太尉与王相即刻前来觐见。”
“遵旨。”金子善早已看出赵启退朝之后脸色不善,小心提醒道:“皇上,此时已经散朝,老太尉与王相或已出宫回府,只怕要劳皇上稍等。”
赵启没好气的道:“让你去你就去,哪儿来那么多废话?今日便是用鞭子赶他们都不会走的,只管去内阁公事房找来便是。”
金子善能得先帝器重,以至于抬到能与杨致等人相提并论的位置,绝非笨人。作为贴身内侍,他已明显感觉到新皇比先帝更难伺候。是以不再多说,应声领命而去。
陈文远与王雨农如愿奉召而来之后,赐座赐茶的礼遇自然必不可少。二人屁股尚未坐稳,赵启便拿起两份奏章往御案上一扔,开门见山的问道:“二位老大人,你们这是几个意思?”
皇帝竟是问得如此直白,二人互望一眼,王雨农郑重答道:“回皇上,老臣与文远既受先帝赏识重用之恩,又负托孤辅政之责,是以旦夕不敢有丝毫懈怠,对大夏与皇上不敢有不二之心。皇上登基未久,本是万事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