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亲卫营副将柏永馥,监军使张煌言率部绕过睢阳,拿下宁陵县候,向睢州靠拢。”
在韩烈的命令下,孙思克快速把军令记录在册,然后韩烈用印,密封派人分别传达了出去。
十月初七上午,杨衍率领忠义军四万人马,抵达睢州,与韩烈完成会师。
“末将拜见大将军。”
在营门前见到迎接的韩烈,杨衍连忙翻身下马行礼,同行的监军使杜濬,以及一众将领,也纷纷上前行礼。
“诸位将军辛苦了,入营叙话。”
韩烈面带微笑,招呼大家入营。
副将曹友义这个时候,则带着大军分驻在睢州各门驻扎。
城中大营驻扎了万骑军和亲卫铁骑,已经无法再安顿四万忠义军。
故而韩烈在接到杨衍率军抵达的消息时,特意安排人传令,大军入城分驻四城驻扎。
“大将军,想不到短短十日,归德府各县尽被收复,睢阳如今成为孤城,大将军用兵如神,末将佩服啊!”
来到营地大帐时,杨衍由衷的向韩烈恭维道。
“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有几分运道罢了。”
韩烈摆手一笑,随即讲了战争经过。
虽然韩烈说的轻描淡写,但这一仗的胜利关键,杨树沟乡突袭战胜利,以及收降高进库,王之纲等举动,无不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大将军,如今睢阳已经成为孤城,我军驻扎睢州,莫非要进攻开封?”
杨衍眼看各军现在都投入了战斗,只有他们忠义军还一枪未发,倒也是跃跃欲试。
“开封肯定要打,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军如今占据睢州,已经占据主动权,抢占了先机,现在只需耐心等待,我料敌人很快就会反扑。”
韩烈已经接到锦衣卫指挥同知郭虎,指挥佥事范忠反馈的消息。
获悉睢州北面的考城,清军三万人马进驻的消息。
考城与睢州,曹州,开封相邻,加上又紧靠黄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现在韩烈占领睢州城,考城之敌,想要援救睢阳清军,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攻打睢州,二是攻打曹州。
“大将军看来胸有成竹,末将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下一战,我军能够打主攻。”
杨衍虽然不知道韩烈具体部署,但还是毫不犹豫的请缨道。
“杨兄放心,接下来的大仗,恶仗不少,不怕没有立功机会。”
韩烈自信的说道:“你们一路行军而来,这两天好好休息一下,最迟三天必有消息。”
正如韩烈所料,次日夜里,韩烈就接到锦衣卫送来的消息。
考城的两万清军,昨日一早突然出城,往曹州方向而去。
曹州虽然与考城相邻,但却是兖州府治下的散州,隶属兖州府节制。
此时兖州府的兵力布置,主要有两支兵马驻防,一是兖州府的守备营守备严忠,率领的三千兵马。
二是山东都司总兵黄得功,率领的都司营一万五千人马。
目前曹州城内,只有严忠率领的三千守备兵马。
黄得功率领的都司营,驻扎在兖州府附郭滋阳城内。
其次,山东提督,忠勇军主将李岩,率领的四万大军,以及登莱总兵陈永福率领的两万守备兵马和水师,则驻防在东平州和济南府境内。
负责巡视黄河防线,以防濮州,东昌方向的敌军渡河。
一直在韩烈帐下当差的孙思克,在锦衣卫密探汇报消息后,紧张的看着韩烈说道。
“曹州只有三千驻军,清军两万攻城,岂不是危险?”
韩烈则是神色如常的笑道:“按常理来说,确实如此。”
“但曹州的三千驻军,实际是我故意安排的,我军的防御点在兖州城,曹州不过是一块诱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