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1)
蒲中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0章 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1),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蒲中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60章 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1)
七六年三月。
还是倒春寒的时候。
一列从海城出发的火车,载着下乡插队的知青到菏府县去。
人群拥拥挤挤地从菏府县县城的火车站出来了。
上午时分,隔着云层,漏下来的日光雾蒙蒙。
各个公社队委会的政治队长在出站口等候已久,手上扯着旗子,扬起一把嘹亮的嗓子,各自领走分派到自己公社的知识青年。
“谷莲塘村庄大队啊——”
“谷莲塘大队的跟我走——”
谷莲塘是菏府县农村十里八乡中,一个有相当大规模的村庄。
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足足十一个生产小队,共同组成一个公社,那些好几个自然村拼凑在一起才组成的公社是比不得的。
谷莲塘条件好。
城里工作岗位少,上头号召的,要让有知识的青年到偏远苦寒之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多去的多是边疆。
而像菏府县谷莲塘接收的知青就要少得多了。
前头六几年接收的一批知识青年,也因为城市里开始逐渐给下放的知青设置岗位,一部分优异过人得到了名额,另一部分让城里父母托托关系,总之也离开谷莲塘了。
罗文武四十六了,他还是生产小队队长的时候,知青便归在他的生产队下。
现在当了政治队长,又领了上头发下来的专项补助,要他们谷莲塘公社务必安顿好新来的一批知识青年。
他扯了把嗓子,“谷莲塘大队的啊,跟我走——”
这次分到他们公社的知青不多,罗文武右手满打满算的,也就五个。
之所以不用左手,是他小时候遭遇洪水,石头砸下来断了两根手指,还算得上命大。
五个又恰恰全是分派的男娃子,罗文武盘算着,到时候都塞进第八生产小队去,数他们小队青壮劳力人数多,干活强度最厉害,每年年终分红也最多,没见哪家年底账上无余钱还要超支补上的。
罗文武清点人数。
日光底下,站到他跟前的横竖就三个人。
看起来全是高中刚毕业的后生,人高马大。
“嘿,”罗文武一拍脑袋,“怎么还少两个呢?”
“队长!”
快步走上来的青年,清俊高个儿,一双剑眉,又戴了一副铝框眼镜,气质斯文。
看着二十来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