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做沃尔玛那样的购物广场,但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管理团队和供应链,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个师傅。
恰好,香江的商超行业在这方面就有不小的优势。
如今香江本土的商超以惠康和百佳为龙头,惠康是怡和旗下牛奶公司的连锁超市,百佳则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的连锁超市。
不巧的是,这两家企业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布局了内地市场,一个把目标锁定在了广东、一个把目标锁定在了沪上。
不过两家企业在内地的发展速度都不算快,这也算是给了杜峰一个机会。
“惠康态度不太积极,瞧不上我这小作坊。
百佳方面倒是有点想法,可总想着空手套白狼,不想投资太多,又想占股。”
杜峰有些头疼的说。
“想找个师傅,总要交学费嘛。
商超行业我虽然不太了解,但供应链管理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有他们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总归是好事。”
陶玉书说。
杜峰颔首说道:“道理我都明白。
就是怕这学费白交了,他们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香江、湾岛和东南亚,像内地这样广袤的环境他们也没经验。
可惜,沃尔玛不搭理我……”
杜峰想找师傅,第一个瞄准的就是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这样世界顶尖的企业,可惜现在的跨国企业都傲着呢,连正眼都没瞧杜峰一眼。
他这才退而求其次把目光锁定到香江的商超企业身上。
他念叨了半天,无非是想让林朝阳和陶玉书给他拿个主意,应该跟谁合作。
“这种事你自己决定,我们帮不上什么忙。”
陶玉书的意见让杜峰有些失落,这段时间他可是没少扯陶玉书的虎皮,要不然也不会顺利接触到牛奶公司和屈臣氏。
“那还是跟百佳合作吧。
他们现在正在探索超级广场模式,我在内地也搞一个试试水。”
杜峰最后做了决定。
吃过晚饭,杜峰和陈岚两口子离开了,林朝阳钻进了书房,陶玉书得知他准备写新书了,高兴的询问了几句。
“这本书准备写什么?”
“写建国前那二十几年的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群人因为不同的信仰而分道扬镳,水火不容的故事。”
林朝阳简略的叙述了故事的中心思想,陶玉书沉吟着说道:“格局很大啊!”
“光格局大没用,还是要从细微处着手。
我这几天经常跟你大舅打电话,素材还是有点少。”
陶玉书调侃着说道:“打电话不行,这种事得当面聊。
你回去请他吃顿饭,让他把部队的那些老哥们都叫上,素材管够。”
林朝阳却晃了晃脑袋,“素材太多也头疼,就你大舅跟我说的那些事,有大半都不能写。”
“这简单,回头你写出来了,把稿子交给我大舅,让他去解决。”
林朝阳笑着说道:“跟《高山下的花环》一样是吧?”
夫妻俩说了一会儿,林朝阳投入了创作之中,陶玉书则打算去驯驴。
这两个月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林斯言小朋友顽皮得紧,陶玉书几乎隔两天就会收到线报。
不请家法是不行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