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隐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五章科举一,伐明,林泉隐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道路上走下去,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拉拢不得志的读书人。”
刘宣心中暗暗想了想,接着道:“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不能更改,既然人家不愿意来。咱们也不能强求。这次前来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
赵瑨揉了揉眼睛答道:“这一次所幸咱们扩大了科举的人数,按照将军的规定,只要能写出五百个文字,就能参加科举。所以这一次来的人较多。大约超过了四百人。”
明末时期,百姓的识字率不可能超过百分之十。刘宣治下虽然有四百万百姓,但是识字的可能还不足十万人。这十万人中。秀才可能不足三千人,举人也就三四百。至于进士。除了投降祈求活命的几人外,剩下的估计也早被刘宣斩首示众。
这样多的读书人。居然只有四百人前来参加科举,还不足识字的人口的百分之一。以至于几百举人,几千秀才,居然只有一人前来投奔。由此可见,刘宣在读书人心目中到底是如何地位了。
听见有四百人愿意为自己当官,刘宣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他指了指赵瑨道:“这些人既然全部愿意参加科举,咱们这一次就让他们全部高中。”
赵瑨听了刘宣此话,顿时大惊失色的劝道:“将军不可如此。这样一搞,只怕更让读书人取笑,彻底坏了名声。”
“咱们声誉本来就不高,将军这样轻慢科举,只怕更让士子痛恨嘲讽。”
刘宣听了赵瑨此话,一儿也不以为意的道:“良璧不必如此着急,事情也更坏不到那里去。”
“熟读八股文章的举人秀才,论起治理地方,也未必好过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那些中了进士的士子老爷,治理地方也是靠当地的胥吏豪强,连为他们出主意的,也是不得志的师爷西席。”
“咱们现在虽然打下了五十多个县城,但是几乎没有多少文官治理。像李翰、赵胜、胡宽等人几乎一个三个人使用,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既然这些读书人愿意投奔咱们,咱们更不能将他们推出门外。这一次科举,咱们要一个不落的让他们全部高中。”
听了刘宣这番话,赵瑨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宣。眼见刘宣就要将神圣的科举彻底败坏,作为一个中过秀才的读书人,赵瑨心中顿时七上八下的翻腾。
他参加过明朝的科举,自然知道朝廷科举的神圣。山西一省识字的读书人几十万,可是考中秀才的读书人不超过万人。每一次考试,都是鲤鱼跃龙门,只有考中举人,读书人才有做官的机会。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