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舟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洲际杯决赛:第一场,极限大佬一心向学,静舟小妖,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迈的速度无法将他带到最高处,但长期从事U型池训练的经验,让他第一时间清楚自己能够达到的极限是哪里。
抵达惯性的最高时,他的半个身子已经超过了池沿,不等落在,双腿用力,原地猛地一个硬拔。
跳起来!
内刃的偏轴转体,前手抓板头。
身在半空,团着的身体整个比池沿高出了一米。
强大的爆发力。
这个身体里像是蕴含着一座活火山。
一周偏轴转体快如闪电,在抓板的手松开之前,利用最后一点时间,身体再一个拧转,半周的转体,成功落在了距离冰壁池沿矮上一米的位置。
漂亮的落点。
是世界级的水准!
哪怕是在初始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依旧通过技巧和力量,获得了最高的惯性积累。
别看U型池的第一跳难度都不大,飞得也不高,但在U型池这个项目里,每一次的折返都至关重要。
前期的积累,才是最后几跳能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跳的越高,冲击力越强。
落脚点越是靠近池沿,获得的距离也就越长。
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其实都是为了下一跳积累的势能。
所以,在既要跳的高,跳的近的基础上,还要尽量在这一跳拿到该有的分数,一周半的技巧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有经验的观众,只需要看选手的第一跳,就知道他们的能力上限是多少?他们即将冲击的难度是什么?
尤其是这场比赛的裁判们,在暂时放下“两年印象分周期”的规则后,按照查利总裁判重新宣读的杭峰成绩后,一旦把对他的印象提高到白鸟优宇、也就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程度后。
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很容易的就看出杭峰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他对后续几跳的企图。
毕竟,在这个赛场上,能够在第一跳完成一周半难度的选手,不超过5人。
如果再考虑到高度和落脚点,杭峰确实是非常领先,而且个人真实能力和白鸟优宇在伯仲间的优秀运动员。
所以,今天杭峰的第一场,还是要计划冲击五周吗?
这倒也正常。
决赛有三次机会,不断尝试自己能够拿出的最高组合,正是比赛安排三场的原因。
一旦确认杭峰可能要冲击五周,裁判们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决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