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2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真实的海战中,战舰的体量碾压是绝对的,巡洋舰要去单挑战列舰,那基本都是必死无疑。
巡洋舰面对决战型战列舰,有一定机会拼死送主力舰回船厂修船。
面对通用型战列舰,可能只是让战列舰的涂装花掉,不影响她去打决战,或者是继续屠杀下一群巡洋舰。
很显然,分级防护的是通用的理想化设计,所以被称为通用型战列舰。
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
在同样吨位下,通用型战列舰的核心舱防护效果,肯定是低于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的战列舰的。
因为非核心区域的防护占用了装甲份额啊。
要达到同样级别的核心防护等级,通用型战列舰吨位就要继续提升。
这样悖论就来了。
绝对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
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纯粹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
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
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海军假日”时期,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
到了二战爆发前夕,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除了“最终决战兵器大和”以外,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
都是“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
或者“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
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要分几级?具体怎么分?
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
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
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
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
所以,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
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
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
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